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急救医学论文范文,急救医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创伤严重程度评分与早期预警评分应用于多发伤院前急救中的效果观察

  • 投稿
  • 更新时间2022-06-09
  • 阅读量64次
  • 评分0

摘    要:目的:探讨基于创伤严重程度(CRAMS)评分与早期预警评分应用于多发伤院前急救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0年12月盐城市急救医疗中心进行院前急救的多发伤病人85例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院前急救干预,并实施早期预警评分;选择2021年1月—2021年12月盐城市急救医疗中心进行院前急救的多发伤病人85例作为观察组,实施基于CRAMS评分与早期预警评分的院前急救干预。对比观察组两种评分系统转运途中并发症发生率、转运死亡率及两组转运途中并发症发生率、转运死亡率、救治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CRAMS评分系统≤6分组病人转运途中并发症发生率、转运死亡率与早期预警评分系统>6分组病人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转运途中并发症发生率、转运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救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CRAMS评分与早期预警评分应用于多发伤院前急救中可有效评估病人病情严重程度,便于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从而提高救治效果,减少并发症及死亡发生,提升满意度。


关键词: CRAMS评分; 早期预警评分,多发伤:院前急救;救治效果;满意度;


Keyword:

CRAMS score; early warning score; multiple injuries; pre-hospital first aid; treatment effect; satisfaction;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及交通事业的发展,使多发伤已成为群众致伤、致死的重要因素之一[1]。自20世纪50年代起,国外在创伤严重程度的评估已逐步量化,且随着科学的进步,创伤评分已逐渐被广泛应用于临床[2]。从急救医学角度而言,可将急救过程分为院前急救、急救处置及重症监护室(ICU)观察3个阶段,其中院前急救是指病人到达医院前所实施的现场抢救和途中监护的医疗活动。医护人员于每个阶段均需高度重视病人病情变化,特别是在病人生命陷入威胁前,其各项生理指标通常已出现显著变化,若病人未能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措施则可引发不良事件,并对其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3,4]。多发伤病人通常病情复杂危重,且转运路途较长,风险较高。因此一套简洁、高效的院前多发伤病人评估系统对于提前评估病人病情具有重要意义。创伤严重程度(CRAMS)评分作为医院急诊科常用评分系统,其具有操作简单、迅速等优点,且能够对病人病情进行有效分类[5]。早期预警评分(Leeds EWS)是一种简单且便捷的评估危重病人病情的评分系统,同时其运行成本较低[6]。在本研究中对盐城市急救医疗中心进行院前急救的多发伤病人实施基于CRAMS评分与早期预警评分的院前急救干预,对比常规院前急救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0年1月—2020年12月盐城市急救医疗中心进行院前急救的多发伤病人85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45例,女40例;年龄21~69(40.83±7.15)岁;选择2021年1月—2021年12月盐城市急救医疗中心进行院前急救的多发伤病人85例作为观察组,其中男47例,女38例;年龄20~71(41.05±7.29)岁。纳入标准:年龄≥18岁;多发伤病人。排除标准:不配合治疗;合并精神疾病;合并严重器官功能衰竭;转运途中发生突发状况。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实施常规院前急救干预,干预人员采用Leeds EWS评分对病人病情进行评估,并保持病人呼吸通畅,给予及时止血止痛、心肺复苏,并严密监测病人生命体征。


1.2.2 观察组

实施基于CRAMS评分与早期预警评分指导的院前急救干预,具体如下。


1.2.2.1 接诊时病情评估

干预人员通过呼吸、气道、意识、循环及全身检查的“简易五步法”评估病人病情,并在实施Leeds EWS评分的基础上应用CRAMS评分对病人病情进行评估,评估其是否适合转诊及尽早发现“预警信号”。此外根据评估结果制定转诊过程中的干预方案,并与病人家属沟通,告知其病人病情。


1.2.2.2 强化转运过程中的干预

①保持病人气道通畅,对需颈椎固定的病人,解除呼吸道梗阻,对颈、胸部存在外伤及意识障碍者注重其高危因素管理,并采用体位管理、放置口咽通气管道及制动以避免病人发生误吸、窒息等情况。对需接受通气者,准备好呼吸机及相关吸痰装置。②循环管理。根据病人病史及评分结果评估病人循环系统状况,做好止血及伤情的动态评估,预先开放2个静脉通路,观察其血压、远端肢体循环及温度情况、尿量及心率等,并备好血管活性药物,对存在活动性出血者,若存在非控制性失血性休克则遵循“限制性液体复苏策略”。③观察病人意识状态。在转诊时,对评估结果为危重症者,强化对其意识观察,若发现其瞳孔发生变化、抽搐、心率等异常后,立即告知医生并做相应处理。④伤情评估及局部干预。转诊时对病人病情进行动态评估,并结合初次评估结果观察病人病情变化情况,包括伤口包扎固定、伤口渗血情况等。⑤并发症预防。根据多发伤诊断及评分结果,给予病人抗生素、维持内环境稳定等措施,从而尽可能避免致死“三联征”的发生。⑥在转运过程中联系医院相关科室,并向其汇报病人病情变化情况,联系安排好“绿色通道”,做好相关手术治疗准备。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观察组CRAMS评分系统与早期预警评分系统转运途中并发症发生率、转运死亡率,转运途中并发症指病人院前转运途中发生病情恶化,生命体征显著改变;转运死亡指病人院前转运途中死亡。②比较两组转运途中并发症发生率、转运死亡率。③比较两组救治满意度情况,采用自制满意度问卷评价,分为非常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3个等级。满意度=(非常满意+一般满意)总例数×100%。该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903,具有较高信效度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定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行t检验,定性资料采用例数、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组两种评分系统转运途中并发症发生率、转运死亡率比较

将CRAMS评分系统≤6分作为危重组,将≥7分作为轻症组;将早期预警评分系统0~3分作为轻症组,4~6分作为重症组,>6分作为危重组。观察组CRAMS评分系统≤6分组病人转运途中并发症发生率、转运死亡率与早期预警评分系统>6分组病人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RAMS评分系统≥7分组转运途中并发症发生率、转运死亡率与早期预警评分系统0~3分组、4~6分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CRAMS评分系统与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均可判断病人病情严重程度,提示并发症发生风险。详见表3。


2.2 两组转运途中并发症发生率、转运死亡率比较

观察组转运途中并发症发生率、转运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采用CRAMS评分联合早期预警评分指导的院前急救干预可提高救治效果。见表4。


2.3 两组救治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救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5。


3 讨论

3.1 基于CRAMS评分与早期预警评分应用于多发伤院前急救中的意义

目前国内外关于多发伤的判定标准并未统一,我国多发伤学术会议内容指出,多发伤是指单一因素引发两个及以上解剖部位的损伤[7,8]。因为多发伤病人起病较急,且病情复杂,因而死亡率较高,需尽早准确判断病人病情,从而降低死亡率,挽救病人生命[9]。目前随着创伤评分的发展,其已发展为院前和院内两大系统,而院前评分方法包括有创指数、院前指数、病伤严重指数、CRAMS评分法等,上述方法各有其优点和缺点[10]。而由于解剖部位评分的AIS等需要医生具备较高创伤外科水平,同时需依赖于影像学诊断结果,此外上述评分方法仅限于病人创伤部位并非严重度,并且易由于钝性损伤等因素而出现遗漏评估情况。而大部分多发伤院内评分并不适合应用于院前急救评估[11,12]。本研究通过对多发伤病人实施基于CRAMS评分与早期预警评分指导的院前急救干预取得了显著效果。


3.2 基于CRAMS评分与早期预警评分的指导对多发伤病人并发症发生率及转运死亡率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可见,观察组CRAMS评分系统≤6分组病人转运途中并发症发生率、转运死亡率与早期预警评分系统>6分组病人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对不同损伤程度的多发伤病人实施基于CRAMS评分与早期预警评分指导的院前急救干预均可有效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分析原因主要为,CRAMS评分具有较高灵敏度和特异度,是评估病人生理指标和损伤部位相结合的方案,在对病人实施初步急救处理及评分后,在急救途中对其再次评估从而可及时发现病情变化,从而降低死亡率[13,14];而Leeds EWS评分作为一种操作简便,运行成本较低,且数据获取方便,能够快速评估病人院前转运风险,并且能够作为病人入院时评估其预后急诊分诊的标准[15]。因此两种评分结合指导下的院前急救干预可作为评估风险的客观标准,帮助医护人员采取及时有效措施,从而有效降低各病情程度病人转运途中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16]。


3.3 基于CRAMS评分与早期预警评分的指导对多发伤病人救治满意度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中,观察组转运途中并发症发生率、转运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救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基于CRAMS评分与早期预警评分指导的院前急救干预可有效降低病人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提高病人满意度。分析原因主要有如下几点:①该模式可使病人在院前转运时能够全面、客观评估病人病情,为医患双方均提供客观评分标准,从而使病人及其家属明确其存在的风险,促进医患沟通,进而减少医患纠纷事件的发生,提升病人满意度[17,18]。②该模式可帮助干预人员在转运前制定有效转运方案及风险应急方案,从而有效降低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③在转运途中,干预人员根据评分对病人进行持续病情观察,从而尽早发现遗漏情况及病变变化状况[19]。④通过首次和后续动态病情评估,能够尽早识别潜在风险,从而在转运过程中能够从容应对突发状况,为院内救治做好充足准备[20]。


综上所述,基于CRAMS评分与早期预警评分的指导应用于多发伤院前急救中可有效评估病人病情严重程度,便于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从而提高救治效果,减少并发症及死亡发生,提升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王金朋,林彦婷,王宇,等.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在严重多发伤合并失血性休克病人的抢救效果[J].中国病案,2020,21(1):86-88.

[2] SINGARAVELU K P,PANDIT V R,CHINNAKALI P,<i>et al</i>.Pre-hospital care and its association with clinical outcome of snakebite victims presenting at a tertiary care referral hospital in South India[J].Trop Doct,2021,51(1):77-80.

[3] 唐伦先,刘中民,孙贵新,等.基于损伤控制策略的严重多发伤救治模型的临床应用研究[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9,28(8):962-965.

[4] KHACHATUROV Y A,SHCHEDERKINA I O,SIDOROV A M,<i>et al</i>.Pre-hospital diagnosis of stroke in children.An analysis of the work of the First aid station in Moscow and the primary pediatric stroke center[J].Zh Nevrol Psikhiatr Im S S Korsakova,2020,120(8):65-72.

[5] 冯迟,张玲,严浩,等.便携式呼吸机院前急救转运流程与操作规范研究[J].中国医学装备,2021,18(3):149-153.

[6] 杨小丽,姜丽娟,顾玉慧,等.基于初级创伤救治原则的院前急救护理应用于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对急救效率及并发症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28(3):324-326,330.

[7] NAKAHARA S,NAGAO T,NISHI R,<i>et al</i>.Task-shift model in pre-hospital care and standardized nationwide data collection in Japan:improved outcomes for 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 patients[J].JMA J,2021,4(1):8-16.

[8] DJARV T,SWAIN J M,CHANG W T,<i>et al</i>.Early or first aid administration versus late or in-hospital administration of aspirin for non-traumatic adult chest pain:a systematic review[J].Cureus,2020,12(2):e6862.

[9] 韩小琴,夏敏,韦梅,等.急救护理路径在多发伤患者急救绿色通道停留时间的影响[J].海军医学杂志,2019,40(1):92-94.

[10] 周文丽.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20,34(10):1851-1853.

[11] MITCHELL S J,BENNETT M H,BRYSON P,<i>et al</i>.Pre-hospital management of decompression illness:expert review of key principles and controversies[J].Diving Hyperb Med,2018,48(1):45-55.

[12] 王文英,李雅琴,范付兰,等.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在急诊多发伤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1,27(21):2905-2908.

[13] 廖德荣,钱宝堂.院前急救联合绿色通道模式在行PCI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9,36(6):978-981.

[14] WANG Y,LIU H X,WANG Y H,<i>et al</i>.Establishment of trauma treatment teams within a regional severe trauma treatment system in China:study protocol for a national cluster-randomised trial[J].BMJ Open,2018,8(12):e023347.

[15] KIETZMANN D,KNUTH D,SCHMIDT S.(Non-)utilization of pre-hospital emergency care by migrants and non-migrants in Germany[J].Int J Public Health,2017,62(1):95-102.

[16] 应群,夏金明.多发伤合并脊柱损伤患者危机管理渗透式风险预控急救护理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19,26(4):17-19.

[17] 刘淑春,张学长,宋猛超.院前急救用“猫头鹰”急救箱的设计与应用[J].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020,32(11):1391-1392.

[18] WIISNER N,DUTESCU RM,UTHOFF D,<i>et al</i>.First aid therapy for corrosive chemical eye burns:results of a 30-year longitudinal study with two different decontamination concepts[J].Graefes Arch Clin Exp Ophthalmol,2019,257(8):1795-1803.

[19] ZAKHAROV S,NURIEVA O,KOTIKOVA K,<i>et al</i>.Positive serum ethanol concentration on admission to hospital as the factor predictive of treatment outcome in acute methanol poisoning[J].Monatsh Chem,2017,148(3):409-419.

[20]文斌,秦燕明,汤勇,等损害控制性复苏策略在严重多发伤急救中的应用研究[J].创伤外科杂志,2020.22(11 ):860-863;8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