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慧敏
【摘要】名老中医档案是综合性中医院档案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详实地记录了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集中体现了中医药学术特点、理论特性,为医院系统整理、深度挖掘名老中医的经验积累了丰富的素材、梳理了清晰的思路,对开展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研究、推动名老中医经验传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从明确建档对象和收集范围,创新收集模式和方法,建立健全名老中医档案管理制度和开发利用名老中医档案等方面进行概述。
【关键词】中医院 中医名医档案 中医药文化
doi:10.3969/j.issn.1671-332X.2014.07.061
广东省中医院始建于1933年,是我国近代史上最早的中医医院之一,被誉为“南粤杏林第一家”。在医院80年的发展历程中,涌现出一代又一代德艺双馨的名老中医,在近当代中医史上产生深远的影响,他们是将中医药学基本理论、前人经验与当今实践相结合,解决临床疑难问题的典范,他们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是中医药学术特点、理论特质的集中体现,开展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经验传承研究对于发挥中医药特色服务百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2008年,广东省中医院开始启动名老中医档案的收集工作,涵括了医案、临床经验总结、研究成果、著作、发明等,全方位地系统记录名老中医的学术成就、专题讲座、示范性诊疗活动和中医临床带教的全过程,为医院深度挖掘、系统整理、研究开发名老中医经验积累了丰富的素材,梳理了清晰的思路。本文将从明确建档对象和收集范围,创新收集模式和方法,建立健全名老中医档案管理制度和开发利用名老中医档案等方面进行概述。
1界定建档对象,明确收集范围
名老中医档案是指对中医药事业发展和在学科领域内有重要影响力、作出杰出贡献的中医药学家,在医疗、教学、科研以及社会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载体的原始记录。这一概念涉及到两个重要问题:一是关系到“名老中医”的贡献作为和名誉,二是关系医院档案的质量。因此,名老中医档案的收集工作必须慎之又慎,明确界定名老中医档案的建档对象是尤为重要的一环节,为此,我院充分借鉴广东省名中医评审条件,确定名老中医档案的建档对象。
顾名思义,名老中医档案的建档对象要求从事中医临床工作25年以上,具备深厚的中医药理论造诣,学术思想或技术经验独到,技术精湛,年诊治人数在当地领先,临床疗效突出、经验丰富,在群众中享有较高的声誉;在全省及行业内具有重大影响,无私传授独到的学术经验,积极培养学术继承人,德艺双馨,为中医药事业作出突出贡献,受到社会广泛赞誉。
名老中医档案的归档范围决定了档案建设的方向,结合综合性中医院的特性,明确档案收集范围主要包括七方面内容,一是反映名老中医一生经历及其主要活动的生平村料,如自传、传记、回忆录等;二是反映名老中医职务活动的材料,如文章、报告、演讲稿、日记、信函等;三是反映名老中医成就的材料,如个人发表的著作、评著、译著、论文、研究成果、书画等;如出版的专著、及其各种创作手稿、研究成果、诗词、书画、奖状、奖牌、奖杯、奖章等;四是社会对名老中医研究、评价的材料,如纪念性、回忆性材料,研究介绍材料等;有关个人事迹的报导等;五是与名老中医有直接关系的材料,如各类证书、职务任免书、聘书、谱牒、贺卡等;六是反映名老中医活动的音像(录音带、录像带、照片)、电子文件、实物等载体形式的材料;七是名老中医的口述历史材料等[5]。
2改变收集模式,创新收集办法
2.1依托名医工作室,系统收集名老中医档案
名老中医档案的收集工作,仅靠一纸行政公文和“等、靠、要”守株待兔的收集方式是行不通的,必须改变传统档案收集的工作模式[1]。我院充分发挥现代科技的声像、光电等技术优势,建立了“名医工作室”,全方位多角度记录名老中医的学术成就、专题讲座、示范性诊疗活动和中医临床带教的全过程,并及时编辑、整理、归纳为情景资料和数据库文件,为中医人才培养提供生动形象的情景教学材料。医院综合档案室依托名医工作室,以年度为单位,全面收集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临证经验、科研成果等材料,建立人物档案,按照档案类别,将由名医工作室征集到名老中医材料分门别类地进行整理归档,统一录入档案系统,实现信息化管理。
2.2健全档案管理制度,畅通名老中医档案收集渠道
名老中医档案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档案,它是名老中医人生经历的记录,伴随着名老中医的生活轨迹,档案形成的周期与其生命周期是同步的,且档案时间跨度比较大;其次名老中医档案内容丰富,载体形式多样,大部分珍贵的档案实物都由名老中医本人或其家属亲自保管。它的特殊性无疑增加了收集工作的难度,涉及到档案实物所有权问题,因此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畅通档案收集渠道,保护档案实物所有人的所有权,名老中医的肖像权、著作权、专利权等权益不受侵犯[1]。基于此,针对名老中医档案的特殊性,在依托名医工作室的基础上,改变传统档案收集方式,积极主动,突出重点开展收集工作。
3加大投入力度,充分开发利用
3.1引入现代知识管理理念,深入挖掘名老中医经验
建立名老中医档案的价值在于深入挖掘、系统整理和开发研究蕴涵其中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为了充分挖掘名老中医经验瑰宝,我院借助现代知识管理的手段,通过现代信息编码技术、知识库、专家地图以及实践社区等的建立,充分挖掘与整理各名老中医的思想和经验,建立了中医知识管理信息库,为名医学术创新传承提供支持,促进名医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转移,也为进一步明确各流派的学术思想整理与临床应用,促进各派学术观点在我院的繁荣提供依据与支撑。譬如医院通过播放中医名医档案中各中医流派的讲课视频,搭建学术流派融会的学习平台;借助名老中医档案的真实记录及中医知识管理信息库,组织编写《广东省中医院中医学术流派》一书,书中介绍了岭南邓氏内科流派、岭南岑氏杂病流派等14个流派的历史渊源、传承脉络等具体内容。
建立中医名医档案关键是对医院名医、名专家中的个人知识经验进行收集、整理、开发、编研,将个人的思想经验转化成集体知识,逐步形成和完善中医药文化资源知识数据库,把名老中医的显性知识更加系统、清晰地呈现在档案利用者面前,从而实现档案的蕴藏价值。例如医院通过对名医的示范诊疗过程及手法示教进行全程录像;临床资料收集摘取成册;将名医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及发表著作收集编研成书,如名医《论文汇编》、《专科专病中医临床诊治丛书》、《专病专科中医古今证治通览丛书》等。
3.2借助多种宣传渠道,全方位开发名老中医档案
名老中医档案不仅记载了各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临证经验、独门绝活、科研成果等历史材料,也反映了我院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历史轨迹。名老中医作为医院的先进典型人物,是医院文化的一种象征,他们的一言一行体现了医院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2],他们的成长历程同时也记录了中医院文化理念、核心价值观和服务宗旨的发展过程。在对名老中医所获荣誉实物进行归档的基础上,通过举办名老中医档案展览,借助医院长廊、官方网站、院刊等平台开展名老中医医德教育,宣扬大医精神,营造浓郁的中医药文化氛围,使名老中医档案走出档案室,融入医院,走进社会[3]。这不仅有助于促进大医精神在院内年轻一代中扎根,还进一步促进中医药文化在院外传播。
名老中医档案在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其建设和管理是一项艰巨繁重的工作,因此,档案工作者在名老中医档案收集工作中做好“打长期战”的准备,将之纳入档案管理的常规性工作;在整理工作中做好“打创新战”的准备,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创新整理方法;在开发工作中做好“打协作战”的准备,发挥多部门优势共同开发档案价值,从而充分挖掘隐藏于名老中医档案中的中医药文化精髓,为传承中医药文化,发展中医药事业,服务百姓健康做出应有的贡献。
[1]许平安,葛桂珍.高校名人档案收集工作的实践与探讨[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116-118.
[2]吴晓琪.医院档案与医院文化建设[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02,13(6):44-45.
[3]潘美恩.建立医院名人档案对医院文化建设的意义[J].现代医院,2012,(7):7.
[4]黎带娣.论医院名人档案的管理[J].现代医院,2012,(12):144-145.
[5]陈春华,王临江,张予.名人档案征集、管理和效应[J].中国医学研究与临床,2004,2(8):94-96.
[6]黄洁梅.医院名人档案的征集、管理与利用[J].医药前沿,2012,(9):31-32.
《中国现代医生》杂志征订启事
《中国现代医生》杂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中国医学科学院主办的国家级医疗卫生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解放军医学图书馆CMCC/CMCI,国内统一刊号:CN11-5603/R,国际刊号:ISSN1673-9701,邮发代号:80-611,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脱订者可直接通过发行部订阅。每月出版3期,每期定价15元,全年540元。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登载国内外医疗、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者在医药科研领域中所取得的新理论、新成果、新经验、新技术、新方法。主要栏目设有:论著、调查与实验研究,综述、基础研究、药物与临床、临床研究、中医中药、临床护理、健康教育、卫生政策与管理、误诊误治、个案报道、卫生研究、健康研究、医学教育、检验与临床、临床麻醉、病理与临床、临床探讨、技术与方法、法医论坛等。凭订阅单复印件投稿,同等条件优先录用。欢迎各医药单位、院校、厂家刊登产品和广告。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百子湾西里402号楼403室 《中国现代医生》杂志社发行部
邮编:100124电话:010-59693870-8017传真:010-59693848
联系人:缐红宇联系信箱:zgxdyshrd@163.com网址:www.zgxdy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