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芳
河南大学附属淮河医院检验科,河南开封 475000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尿标本留取方式对尿常规检验中白细胞计数变化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于我院泌尿外科就诊的248例尿路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双数字法随机分成单次清洗组与多次清洗组,每组各124例。其中单次清洗组通过灭菌注射用水清洁会阴后取尿液标本,前段尿样归为A组、中段尿样归为B组;多次清洗组在尿液取样前分别使用灭菌注射用水浸润的纱布、聚维酮碘浸润的纱布及干净无菌纱布依次清洁外阴,前段尿样归为C组、中段尿样归为D组。对比四组尿液样本细菌污染情况,记录沉渣镜检后红细胞与白细胞计数情况。结果 ①前段取样的A、C组尿液培养阳性与阴性对比无统计学意义,中段取样的B、D组尿液培养阳性与阴性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C组细菌感染对比差异明显,B、D组细菌感染对比差异明显(P<0.05);②单次清洗的A、B两组白细胞计数对比差异明显(P<0.05);多次清洗后取样的C、D两组白细胞计数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患者取样红细胞计数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患者在尿样采集前多次清洗会阴后取中段尿液作为检验尿液样本,可有效提升对白细胞与红细胞计数检测的精确性,降低假阳性、假阴性情况发生风险,减少误诊几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 尿标本留取方式;尿常规检验;白细胞计数变化
[中图分类号] R7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9(c)-0141-02
尿液采集与检验对尿路感染患者的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意义[1]。相关研究证实[2],传统尿液采集方案存在多种弊端,如消毒液残留于尿样中易造成检验假阴性现象、取前段尿液样本使得检验结果存在较大误差,增加误诊风险等,对尿路感染临床诊治工作的顺利开展不利。部分学者提倡推广膀胱穿刺尿细菌培养方案,认为该方案检验结果准确性最高,误诊几率最小,但忽视此检验方法为有创检测法,患者接受度较低,不具有临床广泛推广空间。本次研究选取248例尿路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探讨不同尿标本留取方式对尿常规检验中白细胞计数变化的影响,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具体报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于我院泌尿外科就诊的248例尿路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双数字法随机分成单次清洗组与多次清洗组两组,每组各124例。本次受试的124例患者均通过尿常规与血常规检查,其尿菌落计数超过105/mL、尿沉渣白细胞计数超过20万个/h,被确诊为尿路感染,排除尿检前7 d使用抗生素者;排除非自愿参与本次研究者。所有患者中男153例,女95例;年龄18~66岁,平均(44.6±4.9)岁;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对比上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①单次清洗组通过灭菌注射用水清洁会阴后取尿液标本,前段尿样归为A组、中段尿样归为B组:于护士指导下清洁双手,将浸润过灭菌注射用水的无菌纱布从前往后清洁会阴,后由护士按照相关要求将无菌杯交给患者采集尿样(男性患者站立位,女性患者蹲位),采集到的前段尿样注明A组,中段尿样注明B组,均交由护士及时送检。
②多次清洗组在尿液取样前分别使用灭菌注射用水浸润的纱布、聚维酮碘浸润的纱布及干净无菌纱布依次清洁外阴,前段尿样归为C组、中段尿样归为D组:由护士依次为病患发放3个浸润医用纱布的一次性杯子,杯a中装有灭菌注射用水浸润的纱布一块、杯b中装有聚维酮碘浸润的纱布一块、杯c中装有生理盐水浸润的纱布一块,患者在护士的指导下使用上述三块纱布依次从前往后清洗会阴,后由护士按照相关要求将无菌杯交给患者采集尿样(男性患者站立位,女性患者蹲位),采集到的前段尿样注明C组,中段尿样注明D组,均交由护士及时送检。
1.3评估标准
1.3.1 尿样培养判断标准 阳性:革兰阴性杆菌计数超过105cfu/mL或革兰阳性杆菌计数超过104cfu/mL;阴性:尿培养的2 d内无细菌检出;细菌污染:检出菌落种类超过2种[3]。
1.3.2观察指标 对送检尿液进行细菌培养及沉渣镜检,对比四组尿液样本细菌污染情况、红细胞与白细胞计数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 16.0对上述数据进行处理,以(±s)表示,采取t检验;以(%)表示,采取χ2检验;对比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四组患者尿培养结果对比情况分析
前段取样的A、C组尿液培养阳性与阴性对比无统计学意义,中段取样的B、D组尿液培养阳性与阴性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C组细菌感染对比差异明显,B、D组细菌感染对比差异明显(P<0.05);详细见下表1。
2.2四组患者红细胞与白细胞计数对比情况分析
单次清洗的A、B两组白细胞计数对比差异明显(P<0.05);多次清洗后取样的C、D两组白细胞计数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患者取样红细胞计数均无明显差异(P>0.05);详细见下表2。
3 讨论
尿常规检测因检测项目较多且易受到多种外界因素的干扰,其检测结果往往出现假阴性或假阳性现象,对后续诊断及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不利。为了获得准确可靠的尿常规检测结果,除了医护人员做好本职工作、坚持规范化操作外,患者在尿液样本采样途中也需要密切配合[4],以减少误诊几率,以免延误宝贵治疗时间。本次研究为寻求最佳尿样留取方式,以提高尿路感染诊断准确度,将受试的248例患者分成单次清洗组与多次清洗组两组,分别给予单次会阴处清洗消毒与多次清洁消毒方案,发现多次清洁后取样的C、D组患者尿检细菌感染率均不足A、B组(单次清洁后取样)的四分之一,表明合理的尿液取样指导与无菌操作可有效提升尿样有效性,降低其菌落计数,以此提高尿检准确度。
临床研究表明[5],实验室尿常规检测所使用的尿样最易受到感染的步骤集中在采集环节、储存环节与检验环节,部分患者于尿检前服用抗生素类药物、采集环节不按照相关流程操作、样本采集后未及时送检等均为尿液检查呈现假阳性或假阴性现象的重要因素。另外,相关研究表明[6],尿液采集与检验对尿路感染患者的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传统尿液采集方案多需要患者于尿液采样前使用消毒液清理会阴处,部分患者在清理完毕后易出现消毒液残留于尿样中易造成检验假阴性现象[7],使得尿常规检查结果产生误差,不仅增加医护人员工作压力,还可能延误病情,错失最佳治疗时机,对患者的健康安全不利。为了尽可能排除外界因素对尿液样本有效性干扰,本次研究中采集的尿样均严格按照相关操作流程,患者未于监测前服用抗生素,样本采集后也于第一时间又值班护士送至检验处检验,受试的多次清洁组患者二、三次行外阴消毒使用的碘伏及生理盐水,均通过相关研究证实[8],不会因其与尿液混合而出现假阴性现象,使用较为安全。
为了探索取样时段是否对尿检准确度造成影响,本次研究还将单次清洗组与多次清洗组按照取样时段划分成四组,A、C两组为前段取样,B、D两组为中段取样。通过对比可发现,B、D组尿样中白细胞计数分别为(6.12±8.21)个/HP和(6.33±8.44)个/HP,明显小于A、C组的(11.33±9.01)个/HP和(11.59±9.11)个/HP,说明中段尿液样本在尿常规检测中更具实用性与有效性。对此,笔者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与尿液冲洗有关。即便经过取样前消毒清洗,难免仍旧有少量细菌残留,在前段尿液冲洗后,外源性的白细胞计数和红细胞计数干扰得到有效控制[9],使得中段采样尿液沉渣检测结果更精准。这一研究结论与姜小梅[10]等基本一致。
另外,笔者认为当前多数医疗机构出于对患者隐私及提高工作效率等方面考虑,仅将采样工具交付患者,鲜有详细告知其采样步骤及注意事项,导致患者采样后样本感染、变质,失去原有检测价值。对此,医护人员应当充当指导者的角色,突显其责任意识,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通过专业的指导、轻柔的话语,逐渐消除患者尿液采样的紧张感与不安感,全程指导患者完成尿液取样工作,以此提高尿样有效率,为临床诊治提供真实有效的依据。
此外,还有部分学者提倡推广膀胱穿刺尿细菌培养方案,但笔者认为该方案虽检验结果准确性较高,但为有创诊治方案,患者普遍接受度较低,不具有临床广泛推广空间。
综上所述,患者在尿样采集前多次清洗会阴后取中段尿液作为检验尿液样本,可有效提升对白细胞与红细胞计数检测的精确性,降低假阳性情况发生风险,减少误诊几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李旭英,郑士伟,李三验,等.129例尿路感染者尿常规8 项指标对比分析[C].//2006年浙江省医学会检验医学会议论文汇编,2006.
[2] 孙秀娟.阴道出血病人尿常规标本采集方法的比较[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4):330.
[3] 张括,李金明.病原体核酸检测中泌尿生殖道标本采集的质量控制[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7,30(9):982-985.
[4] 贾宏.门诊留取尿培养标本合格率低的原因分析及对策[C].//2007年全国加强门诊急诊工作(乌鲁木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7:80-82.
[5] 刘丹,何志娟,朱玲,等.巧用提示卡提示患者留取24h尿标本[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z1):133.
[6] 杨沛芝,张建林.品质圈活动在提高24 h尿标本留取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35-36.
[7] 苏小霞,何淑贤,易克艳,等.品管圈在提高留取尿标本质量中的应用与成效[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z1):232.
[8] 彭巧君,王梅新,杜丽霞,等.24 h尿标本留取方法的改进[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5):325-326.
[9] 韩靖云,张秀珍.不合格采样及送检导致生化指标波动原因的探讨[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1,24(2):113-114.
[10] 姜小梅,吴菊英,王赟,等.改良尿标本留取方式对中段尿培养结果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2,26(14):1305-1306.
(收稿日期:2014-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