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检验医学论文范文,检验医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心电图改变及临床意义探讨

  • 投稿
  • 更新时间2021-09-29
  • 阅读量67次
  • 评分0

摘    要:目的 观察分析心电图改变应用于急性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本院内科于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90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按照疾病类型分为观察组(脑梗死45例)、对照组(脑出血45例),进行心电图检测,对比两组心电图异常发生率;心电图具体异常分布情况(心肌损伤、心律失常、复极变化);治疗后2周,统计疾病发展情况,分析不良预后情况与心电图异常之间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心电图异常发生率为57.78%,低于对照组的93.33%,P <0.05;观察组患者心肌损伤、心律失常、复极变化总发生率分别为15.56%、13.33%、22.22%,均低于对照组的55.56%、46.67%、64.44%,均P <0.05。90例患者中,82例患者病情好转,好转率为91.11%;其中,前期心电图异常者共计46例,占比56.10%;8例患者病情恶化甚至死亡,恶化率为8.89%,均为前期心电图异常患者,占比100.00%,P <0.05。结论 心电图分析与应用于急性脑血管病患者时,可通过心脏功能的受损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判断患者脑血管病情的严重程度。心电图异常程度越高,表明患者急性脑血管疾病严重程度越高,需提前做好准备(如心电监护,尽早药物干预),以期改善预后。
关键词:急性脑血管病 心电图分析 心肌损伤 心律失常 复极变化

急性脑血管病是指以急性脑卒中等疾病为代表的,以起病急骤为主要特点的脑部血管循环障碍疾病。该类疾病主要包含脑血管突然形成血栓、因脑栓塞导致的缺血性脑梗死、脑血管破裂而引发的脑溢血等,且普遍伴有神经系统症状、肢体偏瘫、失语、精神萎靡、眩晕、共济失调、呛咳等表现[1]。情况严重时,可导致患者陷入昏迷状态,甚至危及生命。在临床中,该类疾病又被称为脑血管意外、脑卒中、脑中风。在现代社会中,心电图并不是一个陌生词汇,是指利用心电图机,从体表记录心脏每一心动周期所产生的电活动变化图形的一种临床生命体征监测技术[2]。将此种技术应用于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意义在于:受急性脑血管病变的影响,患者的脑血管循环会出现障碍。随着颅内压的升高,患者机体的水电解质和内分泌有可能紊乱,最终影响患者的心脏功能。因此,对患者的心脏功能进行动态监测,目的在于确认患者的心脏功能是否处于稳定状态,有助于科学制订针对急性脑血管病的治疗方案。本研究以90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分析应用心电图分析的临床意义,现梳理研究过程,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我院内科的90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为研究样本。纳入标准:(1)伴或不伴头晕、头痛、呕吐、视听减退、言语失利、意识不清、突然跌倒、肢体麻木、抽搐发作、瘫痪等症状,经CT诊断,确诊为脑出血、脑梗死等急性脑血管病(颅脑切实存在组织坏死区域、有脑水肿症状)的患者。(2)对现代医学拥有基本了解,自愿接受心电图检测、全程配合医护人员的患者。(3)知悉本研究并与家属共同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若患者处于昏迷状态,则由其家属代签)。排除标准:(1)合并重症心血管疾病(如重症心力衰竭、瓣膜性心脏病、冠心病心绞痛等)的患者。(2)由于缺乏基本的医学常识,患者及家属拒绝配合心电图检查者。(3)病历资料完善程度不足的患者。(4)送抵本院后短时间内,病情恶化十分严重,经抢救无效而死亡的患者。根据急性脑血管病分类的差异,将90例患者分为两组,具体情况如下:观察组:纳入45例,全部为急性脑梗死患者,男女比为23∶22,年龄57~73岁,平均(65.13±4.63)岁。对照组:纳入45例,全部为急性脑出血患者,男女比为22∶23,年龄58~74岁,平均(65.29±4.81)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均未发现明显差异,P>0.05。
1.2 研究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心电图检查。仪器设备。日本光电工业株式会社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ECG-12C十二道全自动心电图机,注册编号:CFDA(1)20132213118,产品参数为:(1)标准12导联/欧洲12导联。(2)采样率:12位/50~60Hz(12导联同步采集)。(3)工作模式:分为手动、自动、节律、存储四种工作模式。(4)回放功能:支持心电图波形回放,支持修改、分析和打印心电图。(5)辅助分析功能:支持预览心电图参数和分析结果,辅助分析结果。(6)能够冻结前后12面心电图,用于回访打印。(7)患者漏电流<10μA(AC)、输入回路电流≤0.05μA、输入动态范围±10 m Vp-p。由本院两名具备多年临床经验的资深医师负责分析患者的心电图,两组患者治疗两周后,记录疾病进展情况。
1.3 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患者心电图检测异常发生率。(2)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心电图异常具体类型,可分为3个维度,分别为心肌损伤(包含心肌梗死、心室肥大、传导阻滞)、心律失常(包含室性心律失常、房性心律失常、窦性心律失常)、复极变化(包含U波改变、Q-T延长、ST-T改变)。(3)在90例患者接受为期2周的治疗后,统计疾病发展情况,对比并总结不良预后情况与心电图异常之间是否存在联系。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产生的所有数据均纳入spss2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其中,针对计量资料行t检验,所有结果均以的形式予以呈现;针对计数资料行χ2检验,相关结果以[n(%)]的形式呈现;当P<0.05时,表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刚入院时心电图检测异常发生情况
观察组患者的心电图异常发生率为57.78%,低于对照组的93.33%,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刚刚入院时心电图检测异常发生情况

2.2 两组患者3个维度心电图具体异常分布情况
观察组患者心肌损伤总发生率为15.56%,低于对照组的55.56%;心律失常总发生率为13.33%,低于对照组的46.67%;复极变化总发生率为22.22%,低于对照组的64.44%,P<0.05。
2.3 不良预后与前期心电图异常的关系
经过2周的治疗后,90例患者中,共有82例患者病情好转,好转率为91.11%;8例患者病情恶化甚至死亡,恶化率为8.89%。在82例好转的患者中,前期心电图异常者共计46例,占比56.10%;8例病情恶化的患者均为前期心电图异常患者,占比100.00%,对比之下,差异明显(χ2=5.854,P=0.016<0.05)。
表2 两组患者3个维度心电图具体异常分布情况[n(%)]

3 讨论

血液流通人的全身,任何区域的血液流通情况受阻,都可能导致全身其他区域出现异常情况。如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脑组织、脑血管因病出现伤损后,脑内会在不同程度上形成脑水肿,导致颅内压异常增高,进而压迫颅内神经[3]。受此影响,患者的内分泌、体循环等均会出现异常[4]。与心脏功能的关联之处在于:儿茶酚胺会大量分泌且积聚,直接作用于心脏,可引发心律失常。此外,患者机体的水电解质也会在不同程度上陷入紊乱状态,同样会影响心脏的正常运转[5]。基于此,监控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心电图至关重要。本研究列举的观察指标项目中,除了心律失常外,还包含心肌损伤、复极变化2个具体维度,具体而言:第一,由于机体血液循环偏离正常,故流经心脏的血液会减少,经过的一段时间后,心肌会因缺血而不同程度出现坏死,具体的表现形式包含心肌梗死、传导阻滞、心室肥大[6]。第二,颅内压增高会对患者中枢神经系统造成负性影响,在神经体液机制的作用下,患者心电图复极时间必定会延长,具体为Q-T延长和ST-T改变(延长)。
综上所述,人体的心脏、大脑都是血液的重要流通区域,一旦出现血液循环受阻,异常反应必定向其他区域波及,故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心脏功能很可能受到影响[7]。总之,在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病情监测期间使用心电图分析,可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判断患者疾病的严重程度,进而科学制订治疗方案,希望改善患者预后,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及致残率。

参考文献
[1]董雯,李保玉,屈园利,等.急性脑血管病发病特点的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2016,25(2):254-255,267.
[2]安晓飞.急性脑血管病心电图分析及临床意义研究[J].临床研究,2021,29(5):152-154.
[3]杨凤明,梁敏,王云.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心电图改变的临床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2019,11(2):23.
[4]鲁妍.心电图在急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及临床价值分析[J].中外医疗,2018,37(19):171-172,179.
[5]王瑜.超声心动图与心电图诊断老年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意义[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7,1(8):6-7.
[6]余新思.急性脑血管病心电图的改变特点[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28(20):76-77.
[7]高乐峰.急性脑血管病偏瘫患者中早期康复治疗的临床应用研究[J].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0,29(4):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