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检验医学论文范文,检验医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艾拉莫德治疗干燥综合征的效果观察

  • 投稿
  • 更新时间2022-06-17
  • 阅读量31次
  • 评分0

摘    要:目的:研究艾拉莫德对于干燥综合征(SS)患者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1年8月北京市石景山医院收治的80例SS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选择甲泼尼龙与硫酸羟氯喹及白芍总苷联合治疗,观察组选择甲泼尼龙与艾拉莫德联合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血清学指标、临床症状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血清学指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临床症状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艾拉莫德对于SS患者的治疗是有效的,并且优于传统DMARDs药物治疗,艾拉莫德能抑制B细胞的活化,减少分泌IgG,缓解淋巴细胞浸润,提高疗效,改善症状,并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艾拉奠德干燥综合征;治疗效果;

作者:刘博 北京市石景山医院


干燥综合征(SS)是指一种慢性炎性反应累及外分泌腺体的自身免疫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泪腺与唾液腺受损造成功能降低而发生眼干、口干症状,还可造成其他的外分泌腺受累而发生多系统受损症状[1]。临床针对SS常用糖皮质激素与免疫抑制剂进行联合治疗,有一定的疗效,但不是太理想。艾拉莫德是一种抗风湿药物,对产生免疫球蛋白G(Ig G)有抑制作用,改善免疫指标,减少淋巴细胞发生浸润现象。有研究发现,艾拉莫德用于治疗SS的效果明显,具有较高的安全性[2]。本研究将选取80例SS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研究应用艾拉莫德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选取2020年8月-2021年8月北京市石景山医院收治的80例SS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0例,男24例,女16例;年龄25~64岁,平均(43.68±8.75)岁;病程1~4年,平均(2.25±0.58)年;首发症状:眼干22例,口干13例,外周关节受累5例。观察组40例,男26例,女14例;年龄26~65岁,平均(44.05±8.82)岁;病程1~5年,平均(2.37±0.61)年;首发症状:眼干20例,口干14例,外周关节受累6例。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进行。

纳入标准:(1)经过检查确诊为SS;(2)原发性SS(PSS);(3)免疫球蛋白>16 g/L;(4) SS报告指数(ESSPRI)得分>5分,SS的活动指数(ESSDAI)得分>8分;(5)泪液分泌试验阳性;(6)血小板水平<8×1010/L;(7)对本次研究知情,且同意参与。

排除标准:(1)半年内有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治疗史者;(2)对研究药物过敏者;(3)消化溃疡者;(4)心脑血管疾病严重者;(5)糖尿病者;(6)哺乳期、妊娠期女性;(7)血液疾病;(8)头颈部有放射治疗史者。

方法:对照组选择常规药物甲泼尼龙(生产厂家:意大利Pfizer Italia Srl;注册证号H2015024;规格:4 mg×30片)与硫酸羟氯喹(生产厂家:西班牙SanofiAventis SA;国药准字J20200001;规格:0.2 g×10片)及白芍总苷(生产厂家:宁波立华制药有限公司;规格:0.3 g×60粒胶囊)进行联合治疗,甲泼尼龙用法为口服,晨起顿服,1次/d,8 mg/次;硫酸羟氯喹的用法为口服,2次/d,0.2 g/次;白芍总苷的用法为口服,3次/d,0.6 g/次,持续3个月用药治疗。观察组选择甲泼尼龙(生产厂家:意大利Pfizer Italia Srl;生产批号:20200108;规格:4 mg×30片)与艾拉莫德(生产厂家:先声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200403;规格:25 mg×14片)联合治疗;甲泼尼龙用法同于对照组,艾拉莫德用法为口服,2次/d,25 mg/次,持续服药治疗3个月。

观察指标与疗效判定: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血清学指标、临床症状情况以及不良反应。(1)疗效判定标准:(1)显效:治疗后眼干、口干等症状得到明显的改善,泪液分泌试验值每5 min>7 mm,生化指标正常;(2)有效:治疗后临床症状有所改善,泪液分泌试验值每5 min>4 mm,生化指标有所改善;(3)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3]。(2)血清学指标:Ig G使用试剂盒速率散射比浊法进行测定;类风湿因子(RF),使用免疫比浊法时行测定;红细胞沉降率(ESR),使用魏氏法进行测定;血小板计数(PLT),使用血液分析仪进行测定。(3)临床症状评估:ESSPRI从干燥症状、身体疲劳、疼痛、精神疲倦进行评分,每项10分,得分越高,表明干燥程序越重。ESSDAI评分分轻、中、重3个等级,轻度为0~4分,中度为5~13分,重度为>14分。泪液分泌试验使用泪液滤纸条检测下睑5 min的浸润长度,阳性标准为<5 mm。唾液流率使用咀嚼刺激法进行测定。(4)统计两组患者发生的不良反应,如:胃肠不适、皮疹、肝功能异常、瘙痒。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展开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展开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n(%)]

两组患者的血清学指标比较:治疗前,两组血清学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Ig G水平、RF水平、ESR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并且观察组的Ig G水平、RF水平、ES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PLT水平均高于治疗前,并且观察组的PLT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血清学指标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比较:治疗前,两组的ESSPRI平均评分、ESSDAI平均评分、泪液分泌试验平均值、唾液平均流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ESSPRI平均评分、ESSDAI平均评分均小于本组治疗前,两组泪液分泌试验平均值、唾液平均流率均大于本组治疗前,观察组治疗后的ESSPRI平均评分、ESSDAI平均评分均小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的泪液分泌试验平均值、唾液平均流率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情况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比较: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比较[n(%)]

讨论

PSS发病多由多种因素作用造成机体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出现异常情况,导致淋巴细胞浸润外分泌腺的导管与腺泡的上皮,从而引起唾液腺、泪腺发生病变,腺体出现纤维化[4]。在发病过程中,免疫的作用十分关键,因此临床治疗应注重免疫功能的改善[5]。

白芍总苷及硫酸羟氯喹是传统改善病情抗风湿药物,用于治疗PSS,能降低Ig G水平,改善患者的临床状态,与甲泼尼龙联用能取得一定的效果,甲泼尼龙通常小剂量使用,以减少不良反应,加之是非特异性抑制免疫反应,治疗效果不是很理想[6]。艾拉莫德是一种针对球细胞的抗风湿病类药物,可调节体液及细胞免疫反应,对环氧化酶有选择性抑制作用,能抑制缓激肽与前列腺素的产生,同时对抗原特异性B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进而缓解淋巴细胞的浸润[7]。有研究显示,艾拉莫德能抑制成纤维细胞因子的分泌,促进骨细胞增生,缓解病情,降低Ig G水平与RF水平,改善ESSPRI评分与ESSDAI评分,提升血小板计数等。

从文中的数据结果可以看出,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表明艾拉莫德有提升疗效的作用;观察组治疗后血清学指标和临床症状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表明艾拉莫德改善临床症状与血清学指标的效果明显。本文与张静等[8]研究中治疗组治疗3个月后的ESSPRI评分、ESSDAI评分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Schirmeri试验值与唾液流率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的结果基本一致,表明艾拉莫德的临床效果明显。

总而言之,应用艾拉莫德治疗SS患者不仅能提升疗效,还能改善其临床症状与血清学各项指标,促进患者康复,值得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唐益勇,李晓琴.施燕芸,等超声观察干燥综合征涎腺病变[J].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21,18(6):378-381.

[2]罗采南,石亚妹,陈晓梅等.艾拉莫德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46例临床分析[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9,33(12):1232-1235.

[3]梁灼源,韦锋.欧阳楚君等艾拉莫德对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ESR、CRP和兔疫球蛋白水平的影响[J]_. 上海医药,2021,42(1):32-35.

[4]张雨硫酸羟氯喹联合白芍总苷及艾拉莫德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效果观察[J].当代医药论丛,2021,19(18):97-99.

[5]房艳华,黄建峰艾拉莫德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J]海南医学2020.31(10):1332-1338.

[6]于维晶艾拉莫德治疗原发性F燥综合征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6):150.

[7]吉健华成洁艾拉莫德联合羟氯喹治疗干燥综合征患者的疗效及对B细胞表面分子表达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9,23(13):14-17.

[8]张静,沈斯瑶艾拉莫德治疗干燥综合征疗效及机制研究[]陕西医学杂志,2019.48(4):452-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