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基础医学论文范文,基础医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42例心血管病介入治疗术致急性低血压的特点与处理

  • 投稿剑圣
  • 更新时间2015-09-16
  • 阅读量603次
  • 评分4
  • 83
  • 0

张密 程飞 周明 党书毅

湖北省十堰市太和医院心内科2病区,湖北十堰 442000

[摘要] 目的 探讨心血管病介入治疗术致急性低血压的特点及处理方式。方法 对该院实施的1 442例心血管病介入治疗患者术后发生急性低血压的所有4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①该组病例中,有25例在术中或手术即将结束时发生急性低血压,有14例在拔出动脉鞘管时发生,另有3例于患者回病房后8 h发生。该组病例中,38例患者在发生急性低血压时,可见其心率在3~5 min内迅速下降到30~45次/min。患者可见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四肢冰凉,可伴有神志不清等。②处理方法:该组病例中,20例应用阿托品0.5~1 mg肌注得以缓解病情;6例小剂量(<500 mL)的输液联合阿托品0.5~2 mg;5例应用多巴胺缓解。首剂使用10 mg静脉推注,继而40~80 mg/h静脉滴注,1 h可以重复使用1次,直至病情稳定。也可通过快速大量补液联合使用多巴胺60~120 mg静滴,以缓解病情。10例患者在拔除动脉鞘管时发生急性低血压,皮下注射肾上腺素0.5 mg 2次,推注阿托品1 mg 2次、推注多巴胺10 mg 1次,同时快速补充大量晶体溶液扩充血容量,约2 h后,病情稳定。结论 急性低血压是心血管病介入治疗时较为严重的并发症,重视急性低血压的发病特点,及早诊断,正确处理,将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心血管病介入治疗术;急性低血压;特点

[中图分类号] R54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4(b)-0048-02

[作者简介] 张密(1987-),女,湖北十堰人,大学本科,护士,研究方向:心血管疾病 chengfei@126.com。

[通讯作者] 程飞(1984.11-),男,湖北仙桃人,硕士研究生,住院医师,研究方向:冠心病介入治疗。

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是指采用心导管技术将各种治疗用的器械送入心脏或者血管等部位来施行治疗。虽着介入治疗术的不断发展,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在应用心血管介入治疗时,会因为各种刺激通过迷走神经反射,引起短暂的血管扩张,从而导致回心血量减少,反射性地引起急性低血压[1]。虽然急性低血压发生的概率较少,但其被认为是最危险的介入治疗并发症。早期快速正确地处理急性低血压,将会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为探讨心血管病介入治疗术致急性低血压的特点及处理方式,现分析该院2007—2013年间心血管病介入治疗术后发生的42例急性低血压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发病特点及处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期对临床治疗过程中急性低血压的处理起到参考作用。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共进行心血管病介入治疗术1 442例为研究对象,发生急性低血压的患者42例,发生比率约为2.91%。发生急性低血压的患者中,26例为男性,15例为女性。年龄为18~64岁,平均年龄为38.15岁。术前诊断为心律失常18例,外周动脉狭窄4例,冠心病20例。这些患者病发时多表现为心跳减慢,血压迅速下降,并偶伴大汗淋漓、胸闷、呕吐,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等症状。

1.2介入术治疗病例

经皮冠脉腔内成形术(PTCA术)18例;PTCA+冠脉支架转入术 13例;二尖瓣狭窄球囊扩张术 3例;外周动脉狭窄扩张、支架术 4例;室上速射频消融术 4例。

1.3操作方法

术前进行抗凝血准备,硬膜外麻醉后,取右侧腹股沟韧带下2~3 cm处,进针角度为45°,穿刺。术后进行加压包扎。

1.4发生低血压处理方法

短时间快速输入大量(以2 000~3 000 mL为宜)晶体溶液补充血容量。同时,使用0.5~2 mg的阿托品肌注或静注缓解病情,10~20 min后可以重复使用1次,以患者生命体重恢复正常,病情稳定为停用标准

2结果

2.1心血管病介入治疗术致急性低血压的特点

2.1.1发生时间多于术中或术后较短时间内发生。该组病例中,有25例在术中或手术结束前5~10 min发生急性低血压,有14例在拔出动脉鞘管时发生。另有3例于患者回病房后8 h发生。

2.1.2临床表现患者突然发生胸闷、恶心等感觉,血压明显迅速下降,心律迅速减慢。见表1。

2.2急性低血压处理结果

该组病例中,有20例患者通过应用阿托品0.5~1 mg肌注后缓解了病情,占病例总数的47.62%。6例患者通过小剂量(<500 mL)输液联合阿托品0.5~2 mg后缓解了病情,占14.29%;5例患者通过应用多巴胺后病情得到缓解,占11.9%,这5例患者中,首剂使用10 mg静脉推注,继而40~80 mg/h静脉滴注,并1 h重复使用1次;或通过快速大量补液联合使用多巴胺60~120 mg静滴,直至病情缓解。对于其中拔除动脉鞘管时发生急性低血压的9例患者采用皮下注射肾上腺素0.5 mg 2次,推注阿托品1 mg 2次、推注多巴胺10 mg 1次,同时快速补充大量晶体溶液扩充血容量的办法,约2 h后,患者病情稳定,占21.43%。另有1例发生急性心包填塞而致低血压的患者,通过给予快速输液、心包引流后缓解了病情。经有效处理措施,所有患者均实现病情缓解。

3讨论

3.1急性低血压的发生机制

心血管病介入术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检查与治疗,而其所致的急性低血压发病迅速,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命,是危害性极大的并发症。通常认为其发生机制分为神经调节功能障碍和器质性病变两大类[2]。神经调节功能障碍多见于各种刺激因素如疼痛、情绪紧张等作用于大脑下丘脑和皮质,使迷走神经张力突然增强,导致大量小血管反射性扩张,从而引起心率迅速减慢,血压迅速下降。也常称之为迷走神经血管抑制性晕厥[3]。严重时,患者可致心脏停跳,无法测及血压。另外还会有少许神经调节功能障碍患者表现为血压降低,但心跳无明显减慢。这类患者多为神经源性休克。根据诊断,该组42例患者中,有36例为迷走神经反射性急性低血压,5例为神经源性休克。

3.2急性低血压的易发时间

通常为术后拔鞘管或其后30 min以内,或者手术快结束时压迫止血过程中发生,本组病例中,有37例患者发生在这一过程,发生率为88.10%[4]。也有少数患者发生在术前麻醉时,该组病例中发生率为4.76%。易发时间段的原因主要有:患者精神高度紧张,禁食时间过长。动脉穿刺部位皮下血肿,出血量过大。手术时输液量不够,血容量迅速减少等。在操作介入治疗术之前,可以通过对患者做好健康教育,有效地指导术前禁食,消除患者情绪因素还减少急性低血压的发生[5]。同时,提高动脉穿刺技术,加强对患者观察,及时调节输液量,也可以有效地减少急性低血压的发生。

3.3急性低血压的处理方式

当发生急性低血压时,应迅速稳定患者情绪,取头低足高位,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6]。静脉推注1~2 mg阿托品,若1~2 min内患者症状及心率未见有明显变化时,可再次静脉推注1~2 mg阿托品。若患者血压下降迅速时,可以静脉推注10~20 mg多巴胺,继而100~200 mg多巴胺静脉滴注,用以维持血压。同时给予快速大剂量的晶体溶液扩充血容量,维持有效血液循环。如以上措施仍未能缓解患者病情,则需要考虑是否存在急性心包填塞等内出血,可请外科会诊,早期诊断,早期处理。

心血管病介入治疗术中急性低血压并发症占我院6年间手术总数的2.91%,发生率并不高,一旦发生进展极为迅速,抢救不及时后果极为严重。因此,应关注心血管病介入治疗术中急性低血压的发生特点,早期发现,早期快速扩充血容量,有效的预防和处理,可有效地降低这一并发症的风险。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况瑜天,俞铭燕.心脏介入治疗并发急性低血压症的临床表现与对策[J].实用医学杂志,2009(9):1438-1440.

[2]严萍,白姣姣,姚志萍.心脏介入治疗术后并发血管迷走反射的护理研究进展[J].全科护理,2012(28):2657-2658.

[3]张晓兰. 心脏介入治疗出现严重并发症的急救护理[J]. 吉林医学,2013(2):384-385.

[4]段素萍.护理干预对心血管病介入治疗致低血压的临床影响[J].中国医药导刊,2013(5):897-898.

[5]于俊楠,李春文.心脏介入治疗致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分析及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3(19):339-340.

[6]郁华.心脏介入治疗合并急性心包填塞的早期诊断和处理[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20):41.

(收稿日期:2013-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