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儿科医学论文范文,儿科医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观察

  • 投稿剑圣
  • 更新时间2015-10-29
  • 阅读量693次
  • 评分4
  • 67
  • 0

郭小兰1 白 琳2

1 陕西中医学院 陕西省咸阳市 712046 2 渭南市中医院 陕西省渭南市 714000

【摘 要】目的:观察茵栀黄口服液对新生儿黄疸的疗效。方法:将60 例新生儿黄疸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 例,两组均予以综合措施及蓝光照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茵栀黄口服液口服。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7%,对照组总有效率76.7%。两组从疗效及血清总胆红素浓度下降情况相比,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茵栀黄口服液对新生儿黄疸具有辅助治疗作用,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新生儿黄疸;中西医结合疗法;茵栀黄口服液

新生儿黄疸主要表现为皮肤、巩膜发黄,严重者可发生胆红素脑病,引起脑损伤而发生脑瘫等严重后遗症[1]。目前主要采用光疗[1-2],光照疗法虽然能够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然而可引起皮疹、腹泻及发热等并发症,为了提高疗效,我们在常规光疗的基础上联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本病,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病例选自2013 年3 月~ 2014 年10 月我院儿科病房60 例,其中男28 例,女 32 例,胎龄 38 w ~ 42 w,日龄 1 d ~ 28 d,平均(8.5±4.1)d。纳入者均符合《实用新生儿学》[1] 中相关诊断标准。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 30 例,两组患者日龄、性别、体重、一般情况及血清胆红素数值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1 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入院后均进行病因治疗、蓝光间歇照射、对症支持治疗、酶诱导剂;如有感染者给予抗感染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茵栀黄口服液 5ml 口服, 2 次/d。治疗 5d 后进行疗效评价。

1.2 疗效标准

痊愈:患儿病情完全得到控制,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血清胆红素水平恢复正常,全身及面部皮肤黏膜黄染完全消退;有效:患儿病情好转,局部临床症状消失,血清胆红素水平有所下降,全身及面部皮肤黏膜黄染部分消退;无效:患儿病情未发生变化甚至出现恶化现象,临床症状未出现好转,血清胆红素下降不明显[3]。

1.3 治疗结果

对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对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浓度进行对比,治疗组下降较为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讨论

中医认为新生儿黄疸属于“胎黄”范畴,多因母体湿热之毒遗于胎儿,或由于胎产之时或出生之后,婴儿感受湿热邪毒所致,治疗应以清热利湿退黄为主。茵桅黄口服液是一种纯中药制剂,其主要成分包括茵陈、金银花、黄芩以及栀子提取物,具有清热、利湿、退黄及解毒等功效。其中,茵陈具有明显的退黄以及清热利湿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茵陈能显著增加胆汁分泌和利胆拮抗溶血[4];黄芩则具有泄热、解毒、利尿作用,能够抗过敏并改善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栀子具有泻三焦湿热、清热利湿功效,可加快胆汁的排出,减少血清胆红素的含量,对黄疸的退除起到明显作用[5];金银花清热解毒,能够对体内内毒素分泌进行抑制,同时对细菌体内蛋白质合成产生抑制作用[6];诸药联合使用可有效退黄清热,缓解临床症状。

综上所述,茵栀黄口服液疗效确切,可缩短光疗时间,且使用方便、患儿依从性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金汉珍主编. 实用新生儿学( 第 3版)[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267-278.

[2]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新生儿黄疸诊疗原则的专家共识[J].中华儿科杂志,2010,48(9):685.

[3] 江兰兰.茵栀黄口服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分析[J].医学信息,2012,9(30):74-75.

[4] 孟繁钦, 吴宜艳, 雷涛. 茵陈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进展[J].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09,30(1):46-48.

[5] 杨宏, 胥党丽, 张媛. 口服茵栀黄治疗新生儿黄疸110 例疗效观察[J].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0(2):73-75.

[6] 齐艳艳, 张盛杰, 陈建杰. 健脾化湿祛瘀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残留黄疸的临床研究[J].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13,23(5):262-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