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儿科医学论文范文,儿科医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预见性护理在小儿静脉输液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 投稿
  • 更新时间2023-01-04
  • 阅读量48次
  • 评分0

摘    要: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小儿静脉输液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1年10月在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人民医院进行静脉输液的患儿20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101例。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实施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静脉炎发生率、非计划拔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静脉输液安全管理中运用预见性护理能够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

关键词:静脉输液;安全管理;预见性护理;非计划拔管;静脉炎;护理满意度;


儿童是呼吸道感染等疾病的易感人群,静脉输液是治疗呼吸道感染疾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1]。然而儿童血管较细,静脉输入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易引起小儿静脉血管壁损伤,增加静脉炎的风险。而且反复穿刺不仅增加患儿痛苦,还会降低其治疗依从性,甚至引发医患纠纷,因此需要通过有效的护理措施保证小儿静脉输液安全性,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2]。预见性护理目前在临床上已经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本研究为了探讨其在小儿静脉输液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将202例进行静脉输液治疗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选取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人民医院2018年10月-2021年10月进行静脉输液的患儿20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101例。对照组男56例,女45例;年龄1~10岁,平均(4.87±1.32)岁;病程1~5 d,平均(2.60±1.01)d;选取静脉:手背72例,足背16例,头皮13例;疾病类型:扁桃体炎40例,急性胃肠炎26例,支气管炎21例,肺炎10例,幼儿腹泻4例。研究组男54例,女47例;年龄1~9岁,平均(5.02±1.29)岁;病程1~5 d,平均(2.40±1.02)d;选取静脉:手背69例,足背20例,头皮12例;疾病类型:扁桃体炎38例,急性胃肠炎28例,支气管炎21例,肺炎11例,幼儿腹泻3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患儿均接受浅静脉留置针静脉输液治疗;(2)无认知功能障碍;(3)单次输液量≥500 m L;(4)输液治疗时间>3 d;(5)患儿家长对本研究内容知情。

排除标准:(1)凝血功能障碍;(2)肝、肾功能不全;(3)伴有其他严重慢性疾病及并发症;(4)中途转院治疗者;(5)精神异常者。

护理方法:(1)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穿刺前耐心向患儿家长说明输液治疗的目的,对哭闹患儿进行鼓励与安抚,优先选择四肢静脉,选择粗直、弹性好的血管进行静脉穿刺,当四肢静脉没有选择时选择头皮静脉穿刺。静脉穿刺成功后,使用透明敷料粘贴,用纸胶带高举平台法固定留置针尾端肝素帽。头皮静脉穿刺的患儿将输液管末端固定于一侧耳部,对易出汗的患儿使用长胶带绕头一周固定[3]。患儿输液过程中要加强巡视,耐心向患儿家属介绍看护技巧,控制输液速度,一般20~40滴/min,幼儿出现躁动时调整输液速度。(2)研究组患儿实施预见性护理,主要措施如下。(1)护理风险评估:由护理经验丰富的护士、护士小组长及护士长组成预见性护理小组,在输液前对患儿的血管情况、认知水平等进行评估,分析患儿在静脉输液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护理问题或风险事件,经小组讨论后确定防范及应对措施。小儿静脉输液常见的潜在风险因素与护理问题:a.患儿及家属对疾病与静脉输液治疗不够了解,使患儿在穿刺前易出现恐惧情绪及躁动现象,家属可能因患儿穿刺疼痛或穿刺未成功与护士发生纠纷。b.不良的输液环境也会增加患儿焦虑等不良情绪的产生[4],如静脉穿刺时或病房地面有药液等污物,患儿或家长走动过程中可能发生滑倒。c.小儿大多活泼好动,在长时间静脉输液过程中难以安静地进行输液,容易因躁动等因素引起针眼渗血或静脉炎。(2)加强输液前的健康宣教与心理干预:针对患儿及家属对疾病与静脉输液治疗不够了解、患儿易恐惧、哭闹等问题,在穿刺前耐心对患儿及家属进行健康宣教,通过图片以及口头宣教等方式,向患儿家属介绍静脉输液治疗的目的、使用的药物及作用等知识,提高患儿家属对疾病及治疗方式的认知,取得家长的理解与配合[5]。输液前耐心安抚患儿,通过鼓励、奖励贴纸等方式减轻患儿的恐惧心理。对于哭闹的患儿,由家长安抚其情绪,护士通过肢体语言向患儿传递关心与呵护,播放患儿喜爱的音乐以转移其注意力,然后选择合适的血管进行穿刺[6]。(3)提供安全、舒适的输液治疗环境:后勤人员及护士应保持环境卫生,避免地面有污水与污物,嘱家长与患儿避免大声交流,严禁在病区大声喧哗,注意提醒大声说话的儿童及家长,保证室内安静[7]。在患儿输液过程中,播放患儿感兴趣的动画片,或者给予患儿简单的玩具转移其注意力,提高患儿对输液治疗的配合度,减轻患儿在输液治疗过程中的痛苦。(4)预防静脉炎等不良事件的发生:优先选择四肢静脉穿刺,选择粗直、弹性好的血管,对于年龄较小患儿没有合适的四肢静脉选择时应选择头皮静脉穿刺。穿刺成功后,使用透明贴以及胶带固定穿刺点,在穿刺点周围均匀涂抹土豆泥或喜疗妥软膏,按摩促进皮肤吸收,预防静脉炎[8]。若患儿输入的药物为刺激性或高渗透性药物时,连续输注药物时间应<2 h,否则在不影响疗效的前提下更换输注非刺激性液体,30 min后再次输注药物。患儿静脉输液过程中应加强巡视,尤其是加强检查输入刺激性药物患儿的穿刺点周围是否有肿胀、贴膜卷边等情况,必要时及时拔出穿刺针或更换敷贴。在输液过程中多与患儿聊天,鼓励家长多安抚患儿,避免患儿输液期间因躁动而引起血管壁损伤。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儿一次穿刺成功率、静脉炎发生率、非计划拔管率、护理满意度情况。非计划拔管包括穿刺点渗液、穿刺点渗血、导管堵塞。护理满意度在患儿静脉输液结束后,由患儿家长对护士的态度、护理技术、操作熟练度进行综合评估,分为较满意、满意与不满意。总满意度=(较满意+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 16.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使用[n(%)]表示,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患儿一次穿刺成功率、静脉炎发生率比较:研究组患儿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静脉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一次穿刺成功率、静脉炎发生率比较[n(%)]

两组患儿非计划拔管率比较:研究组患儿非计划拔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非计划拔管率比较(n)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n)

讨论

将预见性护理用于小儿静脉输液安全管理中,首先需要对患儿情况进行评估,分析患儿静脉输液过程中潜在的护理风险。常见的风险包括患儿及家属对疾病与静脉输液治疗不够了解,患儿在穿刺前易出现恐惧情绪及躁动现象;不良的输液环境也会增加患儿焦虑等不良情绪的产生[9];患儿输液过程中容易因躁动等因素引起针眼渗血或静脉炎。基于上述潜在的护理风险,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预防。在穿刺前通过图片以及口头宣教等方式向患儿家属进行宣教,同时在输液前通过抚摸等方式安抚患儿情绪,可减少患儿哭闹以及不配合等情况,在一定程度上能提升一次穿刺成功率[10]。本研究中研究组患儿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这一结果证实了上述的观点。

针对患儿输液前后容易躁动问题以及为了更好地安抚患儿情绪,在输液期间为患儿播放其感兴趣的动画片,同时通过与患儿聊天等方式转移其注意力,使患儿将注意力放在感兴趣的事物上,减少输液过程中躁动的发生。同时保持地面干净、整洁,减少滑倒、感染的发生,为患儿提供安全的输液环境,减少环境的影响,以提升护理满意度[11]。本研究中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说明预见性护理可以提高患儿家属的满意度。

小儿血管壁较薄,在静脉输液过程中由于患儿躁动或药液的高渗透性易发生静脉炎,因此在输液护理中为患儿涂抹土豆泥或者喜疗妥软膏以预防静脉炎。土豆中含有的胆碱烷衍生物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同时大量的淀粉也具有良好的吸水与消除肿胀的作用。而喜疗妥软膏能够抑制组织中蛋白质分解酶的活性,具有抗炎以及促进水肿吸收的作用[12]。本研究中,研究组的静脉炎发生率、非计划拔管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预见性护理可以降低患儿的静脉炎及非计划拔管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在小儿静脉输液安全管理中,运用预见性护理能够显著减少静脉炎、非计划拔管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具有显著的护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