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儿科医学论文范文,儿科医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持续性护理对小儿肺炎患儿生活质量水平的影响

  • 投稿
  • 更新时间2023-02-09
  • 阅读量23次
  • 评分0

摘    要:目的:研究分析对小儿肺炎患儿实施持续性护理对其生活质量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7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94例小儿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依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为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持续性护理。将每位患儿的直系亲属(一位)同样纳入分组中,每组均含47人。比较两组患儿接受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咳嗽缓解所需时长、肺啰音缓解所需时长、气促缓解所需时长以及两组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结果:护理前,两组患儿的生活质量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儿健康调查量表36(SF-36)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相关症状(咳嗽、肺啰音以及气促)缓解所需时长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常规护理模式,采取持续性护理模式对小儿肺炎患儿进行干预能够有效提升其生活质量水平,同时有效改善其相关临床症状,还可与患儿家属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小儿肺炎;持续性护理;生活质量水平;护理效果;护理满意率;


小儿肺炎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呼吸系统疾病,其病情发展速度较快,患儿发病后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病情可能会加重,直至发展成为重型肺炎[1]。小儿肺炎在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其中3岁以下的婴幼儿主要于冬、春季节发病[2]。现阶段,患儿发生小儿肺炎后,只要得到及时、科学的治疗和干预,很快便可治愈。但如果病情不断恶化直至发展成为重症肺炎,患儿可能会发生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缺氧性脑疾病、中毒性休克以及肠麻痹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儿的正常生长发育及生命安全[3]。此外,肺炎还会引发肺气肿、肺不张、肺大泡、支气管扩张等并发症,严重阻碍患儿的康复进程[4]。值得注意的是,患儿不同于成年患者,其年龄较小,身体各项机能以及抵抗力、免疫力的发育尚未完全,更易受到病毒、细菌的侵袭[5],因此需要采取更加专业、科学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对其进行干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本研究采取持续性护理模式对小儿肺炎患儿实施干预,以此分析该护理模式对患儿的生活质量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20年7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94例小儿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依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将每位患儿的直系亲属(一位)同样纳入分组,每组均含47人。对照组男童27例,女童20例;年龄2~9岁,平均年龄(5.43±1.55)岁。该组家属男性26人,女性21人;年龄25~49岁,平均年龄(37.43±1.62)岁。观察组男童26例,女童21例;年龄1~9岁,平均年龄(5.35±1.45)岁。该组家属男性27人,女性20人;年龄25~48岁,平均年龄(37.34±1.54)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的护理干预。主要包括为患儿提供良好的病房环境,保持病房内的清洁、干净,定时对室内进行通风,对患儿的生命体征进行密切观察,指导患儿家属做好日常护理,注意患儿发热情况,做好排痰护理。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为患儿提供持续性护理干预。详细内容如下:(1)体位护理。接受雾化吸入治疗时,应当将患儿置于端坐位,联合家属指导患儿保持缓慢、均匀的呼吸状态,使药液能够成功到达病灶,提高治疗效果。叩击患儿胸背部的病变区域,帮助患儿加快排痰速度。在对患儿实施多体位引流护理的过程中,将左、右上肺病变的患儿置于半卧位,随后指导其将体位变换为左侧或右侧前倾后仰位。针对两下肺基底部为病变位置的患儿,可将床尾适当抬高,以患儿的耐受性为标准实施多次体位引流。(2)呼吸道护理。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患儿的呼吸情况,如呼吸道存在分泌物要及时清理干净。针对存在自主行为能力和意识的患儿,护理人员要指导其深呼吸,用力咳嗽以促进排痰;针对咳嗽无力、无法自主咳嗽的患儿,可通过按压胸骨上窝处协助其完成咳嗽、咳痰;针对病情较为严重的患儿,护理人员可轻拍其背部,通过雾化吸入治疗辅助患儿排痰,保持其呼吸道始终处于通畅状态。(3)心理护理。针对哭闹不断、烦躁不安的患儿,护理人员要具备足够的耐心,可通过语言、抚摸动作等对其进行鼓励、安慰,还可通过其他方式转移患儿的注意力,如播放动画片、给予患儿玩具以及做游戏等。通过以上方式获得患儿的信任,降低其紧张感和陌生感,保证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此外,要做好患儿家属的心理干预工作,详细向其讲解小儿肺炎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提高患儿家属的配合度和理解度。(4)出院护理。出院前,护理人员要对患儿家属进行健康宣教,告知其在居家护理期间需要注意的事项,特别是饮食方面,主要食用高蛋白、富含维生素且易消化的食物,保证日常营养均衡。定时对卧室通风,保证空气流通,在患儿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进行户外运动。肺炎高发期要远离人群聚集的区域,以免儿童被传染。

1.3 观察指标

以健康调查量表36(SF-36)中的生理部分对两组患儿接受护理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满分为100分,得分越高代表生活质量越高。对两组患儿的各项临床症状缓解所需时长进行统计,临床症状主要包括咳嗽、气促以及肺啰音,以上症状缓解所需时间越短代表护理干预的效果越理想。以本院自制的护理工作测评表(百分制)为依据,对两组患儿家属对于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进行评估,该测评表主要对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护理态度、对患儿及家属的态度等方面进行评分,>80分则判定为很满意,60~80分则判定为满意,<60分则判定为较为满意,满意率=(很满意+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护理前后SF-36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儿SF-36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儿SF-36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护理前后SF-36评分比较(x±s,分)

注:与对照组护理后比较,(1)P<0.05。

2.2两组患儿咳嗽、肺啰音以及气促症状缓解所需时长比较

护理后,观察组患儿的相关症状(咳嗽、肺啰音以及气促)缓解所需时长均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咳嗽、肺啰音以及气促症状缓解所需时长比较(x±s,d)

注:与对照组比较,(1)P<0.05。

2.3 两组患儿家属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率比较

护理后,观察组患儿家属对于护理工作的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家属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率比较[n(%)]

注:与对照组比较,(1)P<0.05。

3 讨论

小儿肺炎的临床发病率较高,且该病具有较高的危险性。患儿发病后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干预,致使病情延误,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的严重并发症,进而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6]。此外,由于该疾病的好发人群年龄较小,缺乏一定的沟通能力和自控能力,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往往存在的依从性和配合度不高的问题[7]。因此,必须采取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对该类患儿实施干预,以提高患儿的治疗及预后效果。本研究涉及的持续性护理模式是一种以常规护理模式为基础,经过不断优化和改进而形成的新型的护理模式[8]。该护理模式始终以患者为中心,要求护理人员在思想观念、干预行为等方面给予患者全面、充分的服务,在治疗过程中对其生命体征和自身需求进行密切的观察[9]。同时,要将患者的利益最大化,以提升护理服务水平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10]。采取持续性护理对小儿肺炎患儿进行干预,能够充分分析患儿的具体病情,在工作中对患儿的体位进行指导护理,做好呼吸道干预,确保患儿始终处于呼吸通畅的状态[11]。

本研究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持续性护理模式对收治的47例小儿肺炎患儿实施干预,以此分析该护理模式对患儿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前,两组患儿的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儿的SF-36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即生活质量更高;此外,观察组患儿的相关症状(咳嗽、肺啰音以及气促)缓解所需时长均短于对照组,其家属对于护理工作的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持续性护理模式具有显著的优势,能够获得更加理想的护理效果。

综上所述,相对于常规护理模式而言,采取持续性护理模式对肺炎患儿进行干预能够有效提升其生活质量,同时能够有效改善其相关临床症状,提高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用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