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海英
山东省邹平县中医院药剂科,山东邹平 256200
[摘要] 在糖尿病患者中90%以上的病人为2型糖尿病.虽然有些患者能够通过调整饮食和锻练身体等措施控制血糖水平,但绝大多数病人仍需服用降血糖药物治疗。本文在介绍糖尿病发病机理的基础上,概述了不同类型降糖药在2型糖尿病中的应用现状,并进一步对如何合理选择降糖药进行了深入分析。以期预防和控制糖尿病,并阻止各并发症的发生。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 2型糖尿病;口服降糖药;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 R58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2(c)-0082-03
1 糖尿病简介
糖尿病是在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由于胰岛素分泌缺乏和(或)胰岛素抵抗而引起的人体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及脂质代谢紊乱的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临床上以高血糖为主要特点,其典型症状为"三多一少",即多饮、多尿、多食及体重减轻,且伴有疲乏无力,若得不到及时治疗,则会进一步引发脑血管病变、心脏病变、肾功能衰竭、双目失明、严重感染、神经病变等并发症,严重威胁身体健康,是造成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1]。
糖尿病通常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型糖尿病及其他特殊类型的糖尿病,其中1型和2型为常见类型。1型糖尿病主要是由于自身免疫损害,使胰岛 细胞破坏,导致胰岛素分泌绝对缺乏所致,约占糖尿病总数的5%;2型糖尿病是由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使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身体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即胰岛素抵抗)所致,我国患者以2型糖尿病为主,约占糖尿病总数的90%以上。
目前对糖尿病尚不能根治,只能通过一定的手段进行控制。临床上主要采取适量运动、饮食控制及药物治疗三结合的方式,以期达到控制血糖达到或接近正常水平,纠正代谢紊乱,防治和延缓并发症的目标。但控制饮食和适量运动仅对少数2型糖尿病患者发病初期有效,大部分的2型糖尿病患者需要药物治疗,所以降血糖药在糖尿病防治中占有重要地位[2]。
2 常用的口服降糖药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2型糖尿病口服降糖药共分为五大类:磺脲类、双胍类、 -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类、格列奈类及噻唑烷二酮类。每一类药物又有若干种,其特点和适应症均不相同,因此在选用时,要对药物本身有清楚的了解。下面就常用的2型糖尿病口服降糖药做简单介绍,以引导患者合理用药,达到良好疗效。
2.1 磺脲类
磺脲类药物属于胰岛素促泌剂,是通过刺激胰岛 细胞分泌胰岛素来发挥降糖作用,主要适用于胰岛功能尚存的2型糖尿病患者,也是发现最早的一类口服降糖药[3-4]。
自1955年用于临床以来,其第一代产品甲磺丁脲(D860)、氯磺丙脲等得到应用较广,但因其药物作用弱、所需服用剂量大、毒副作用较多原因,目前基本已被淘汰。第二代产品包括格列本脲(优降糖)、格列齐特(达美康)、格列吡嗪(美吡达)、格列喹酮(糖适平)等,60年代末期用于临床,与第一代药物比,第二代产品具有降糖效果明显、服用剂量小等优点,目前仍用于临床中。其中格列本脲是目前作用最强、持续时间最长的一类磺脲类降糖药,但其容易引发低血糖,严重时可致死;格列齐特半衰期为10~12 h,属各类降糖药中半衰期较长者之一,所以作用时间长,降糖效果好,除能刺激胰岛素分泌外,还兼具防治糖尿病血管并发症、降低血黏度的作用;格列吡嗪半衰期仅为1~2 h,是一种短效磺脲类降糖药,适合餐后血糖居高不下的糖尿病患者,因其低血糖的机会很小,适合老年人服用;格列喹酮口服后吸收快且完全,代谢后自肾脏排出的比例不足5%,而且作用温和,很少引起低血糖,特别适合老年机轻度、中度糖尿病肾病的患者使用。格列美脲属第三代磺脲类长效降糖药,是FDA批准的第一种可与胰岛素同时应用的磺脲类药物,1995年在瑞典首次上市后收到良好的效果,经临床试验证明,其使用剂量小而作用强,降糖作用与格列本脲效果一致,且较少引起低血糖,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确切,目前已在临床中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
总体来说,磺脲类药物的副作用发生率较低(2%~5%),绝大多数患者对其具有较好的耐受性,但药物毕竟存在副作用,低血糖时磺脲类药物最常见和最危险的副作用,多因用药剂量过大或用药后没有及时进餐引起。此外,该类药物还会存在体重增加、消化道反应、肝功能损害、骨髓抑制等副作用。
2.2 双胍类
双胍类药物用于糖尿病治疗已有半个世纪,包括二甲双胍和苯乙双胍(降糖灵)两种。后者因副作用较大,在欧美国家已停止使用,在我国也趋于淘汰。目前应用较广的主要是二甲双胍,它可通过减少肝糖原异生和糖原分解、抑制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改善身体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等多种作用来降低空腹和餐后血糖,而且单独使用时不会引起低血糖,这一特点明显优于磺脲类药物。除降糖外,二甲双胍还具有调脂、降压、减肥、改善胰岛素抵抗、控制代谢异常、减少心血管并发症等多重功效,这种多面手功效,是其他降糖药不可比拟的,由此奠定了其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领军地位[5-6]。
胃肠道反应是二甲双胍最常见的副反应,如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腹痛等,为减少该副反应,可采取缓慢加量、在餐中或餐后服药的办法。此外,该药还可能引起体重下降、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等后果,但后者较为罕见。
2.3 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以其平稳的降糖疗效、高度的安全性及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在口服降糖药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它也是目前唯一被批准用于干预糖耐量受损的口服降糖药。临床用的 -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类药物主要有三种:阿卡波糖、米格列醇、伏格列波糖[7]。
-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类药物通过抑制肠粘膜上的 -葡萄糖苷酶,减缓肠道内葡萄糖的吸收速度,从而降低餐后高血糖,若长期使用则可通过减轻葡萄糖毒性作用而轻度降低空腹血糖。由于它不刺激胰岛素分泌,本身不会引起低血糖,因此有助于减少血糖波动,使全天的血糖保持平稳,这种独特的"消峰去谷"作用,有助于降低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同时该类药物降糖作用温和,无药物继发性失效,对餐后血糖升高的2型糖尿病患者有着良好的疗效。
因 -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主要在胃肠道局部起作用,几乎不被吸收入血,故全身性副作用少见。消化道反应是因 -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类药物的主要副作用。可通过从小剂量开始、缓慢增加剂量减少该副作用发生。其他副作用有乏力、头痛、眩晕、皮肤瘙痒或皮疹等,但极少见。
2.4 格列奈类
格列奈类降糖药包括瑞格列奈和那格列奈,两者降糖效果基本相同。与磺脲类药物作用机制相似,格列奈类也属于胰岛素促泌剂,都是通过刺激胰岛 细胞分泌胰岛素来降低血糖的。但该类药物又有明显优于磺脲类降糖药的优点,它能改善和恢复胰岛素早时相分泌,所刺激的胰岛素分泌与生理性胰岛素分泌模式非常接近,避免了对胰岛 细胞的持续刺激,更合乎人体的生理需求[8]。
格列奈类药物具有"按需促泌"的优点,只有在血糖浓度高时才有胰岛素促泌作用,血糖浓度不高时,刺激胰岛素分泌作用减弱,因此,它能有效降低餐后高血糖,且不易引发低血糖。此外,它还有"快进快出"的优点,起效快、作用消失快,避免了对胰岛细胞的过度刺激,有助于减轻 细胞负担。
由于格列奈类药物具有"按需促泌"、"快进快出"的优点,且服药方式灵活,副作用少而且轻,安全性高,老年以及轻度肝肾功能不全2型糖尿病患者者均可放心使用。
2.5 噻唑烷二酮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又称胰岛素增敏剂,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研制成功的一类新型口服降糖药,目前临床使用的主要是罗格列酮和吡格列酮,两者降糖能力相当[9-10]。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不刺激胰岛素分泌,它是通过多种途径增强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胰岛 细胞功能来发挥降糖作用的。与传统的2型糖尿病治疗剂磺脲类及二甲双胍类相比,噻唑烷二酮在改善血糖控制的同时,常伴随着胰岛素水平的下降,疗效更持久,在治疗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同时不会引起低血糖,并具有独特的心血管保护作用,属于胰岛素增敏剂的后起之秀。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副作用较小,但也有其缺点,约有25%的糖尿病患者对该药无反应,还可引起体液潴留及水肿,因此继续开发出疗效高、毒性小的化合物是胰岛素增敏剂的研究方向。
3 合理选择降糖药
如上所述,降糖药种类繁多,作用机理及作用各不相同,在选择用药时首先要了解各类药物特点,在此基础上,结合每位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才能收到较好的疗效。选择降糖药时具体可以参考以下几点[11-13]。
3.1 根据2型糖尿病的自然病程选药
在2型糖尿病早期,血糖只是轻度升高,应该首先考虑选择改善胰岛素抵抗或延缓葡萄糖吸收的药物,前者有噻唑烷二酮类、双胍类,后者则如 -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随着病情进一步发展,患者胰岛素分泌功能开始减退,此时需选用胰岛素促泌剂。而到了病情晚期,胰岛素功能趋于衰竭,则应采用胰岛素和降糖药联合或替代药物治疗。
3.2 根据高血糖特点选药
2型糖尿病可表现为空腹血糖高和餐后血糖高两种情况。对于初治时空腹血糖较高者,可给予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消除葡萄糖毒性作用后再改用口服降糖药。若主要是餐后血糖高,则应选 -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或格列奈类药物;若空腹和餐后血糖都高,治疗开始即可联合使用两种作用机理不同的口服药物,如“磺脲类+噻唑烷二酮类”、“磺脲类+双胍类”。
3.3 根据有无并发症选药
若患者同时伴有高血压、血脂异常及冠心病等疾病时,首先考虑使用噻唑烷二酮类、双胍类和 -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这些药物既能降低血糖,又能抑制心血管病的发作。若患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心力衰竭等缺氧性疾病,禁用双胍类药物,以免引起乳酸性中毒。如果有充血性心里衰竭、肝病,禁用噻唑二酮类药物。若有轻度肾功能不全,最好选用主要经胆道排泄的降糖药。
3.4 根据年龄选药
大多数的2型糖尿病患者为老年人,由于老年患者对低血糖的耐受能力差,为了避免低血糖带来的风险,老年人的血糖控制目标应适当放宽,且不宜选用强力降糖药,如优降糖等,而应选择服用方便、降糖温和、作用时间短的药物,如糖适平等。此外,老年人记忆力差,可优先选择每日只需服用一次的药物,如格列美脲。此外,对于儿童2型糖尿病患者这一特殊群体来说,二甲双胍是目前唯一被美国药品与食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用药。
3.5 根据体型胖瘦选药
若体型偏瘦,应优先使用胰岛素粗分泌剂,该类药物有致体重增加的副作用,对于消瘦者,可收到一举两得的效果。而对于体型偏胖者,首选双胍类或 -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因为这些药物有胃肠道反应和体重下降的副作用,对于肥胖患者来说,可化害为利。
总而言之,糖尿病患者选药的基本原则,主要是将"药物特性"和"患者病情"两个方面有机结合,结合具体情况个体给药,而且要随着病情的变化随时调整,以确保患者能够维持正确全面的长期治疗,使病情长期处于理想或良好的控制中。
随着对糖尿病认识的深入,新的作用机制药物不断进入临床,使糖尿病完全可以预防与控制。长期临床试验证明,糖尿病患者只要坚持规范的治疗,进行合理运动、控制饮食及合理用药,将会良好的控制血糖、血压、血脂等各项指标,可以阻止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使他们与正常人一样享受健康的生活。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代庆红,王忠东.中国糖尿病的现状调查[J].中国医药指南,2011,9(13):206-208.
[2] 钱荣立.糖尿病的代价-1999世界糖尿病日口号[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1999,7(6):241-242.
[3] 张世举,刘长义.格列喹酮药理特点及临床应用[J].中国新药杂志,1997,6(4):245-246.
[4] 吕琳,于德民.格列美脲两种不同给药方案的疗效比较[J].天津医药,2009,37(5):417-418.
[5] 陈新谦,金有豫.新编药物学[M].1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459-465.
[6] 袁穗榕.2006-2008年我院口服降糖药物应用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4):112-113
[7] 廖祥彦.阿卡波糖临床治疗2型糖尿病128例[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0):509-510.
[8] 许青.新型降血糖药瑞格列奈[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0,19(6):502-503.
[9] 朱耀国,任叶慧,姜军权. 罗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机制及临床疗效[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3,22(12):751-753.
[10] 蔡辉,董晓蕾,赵智明,等.吡格列酮对心血管病的防治作用[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13(10):946-948.
[11] 王锦秋,相莉,王清辉,等.口服降糖药的利用研究[J].西北药学杂志,2002,17(6):273-275.
[12] 王兵.口服降糖药应用分析[J]. 临床合理用药,2013,6(3):7-8.
[13] 郭立新.不容忽视的特殊人群糖尿病诊治原则与经验[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08,28(4):243-245.
(收稿日期:2013-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