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药物分析》是高职院校制药类专业主干课。作为专业主干课程,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实验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针对注册入学学生基础弱的特点,采用“实践-理论-再实践”的小班化师徒制课程教学。本文从教学意义、内涵探讨等方面,阐述了实践-理论-再实践的教学具体实施过程。
关键词高职注册药物分析实践-理论-再实践实施
高职制药类专业旨在培养能够在药品生产、经营和管理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该类课程应以职业关键能力为目标构筑人才培养体系[1],其专业主干课程的教学质量,将直接影响学生的职业关键能力,而优良的教学过程是优质教学质量的保证。通过本学科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药品全面质量控制观念,使学生能胜任药品研究、生产、供应和临床使用过程中的分析检验工作,并能初步研究并解决药品质量问题[2]。在进行药物分析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我们面临的注册入学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弱,逻辑思维较弱,感性思维较强,因此在学习专业必修课时,能激发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通过分班制及其他的教学改革,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实践教学,得到了一些经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采用“实践-理论-再实践”的小班化师徒制教学。
“实践-理论-再实践”教学的意义
医药与化学工程学院的学生,90%来自江苏地区;由于江苏高考特殊的选课形式,又有90%左右的学生没有选择“物理-化学”这种组合方式;其中还有一部分是文科生,甚至是艺术类考生,而且这种学生结构未来几年,注册入学比例还会继续加大。从生源结构就可以看出,学生的理化基础特别薄弱,85%只具有初中化学的基础,因此,进入高校制药类专业学习,“药物分析”作为药学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职业素养、职业技能以及以后走向工作岗位的无缝对接能力。所以,针对注册入学学生的学情特点,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并进而提高本课程教学质量,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通过不断的探索,我们采用小班化师徒制“实践-理论-再实践”教学,极大的提高《药物分析》课程的教学质量。
“实践-理论-再实践”教学的设想
“实践-理论-再实践”教学就是把课堂设在企业、实验室。进厂参观,让学生从感官认识和企业技术人员的讲解来明白GMP是怎么回事以及它的重要性;进实验室,选取几个具有代表性,能涵盖本课程理论原理的实验。提前通过网络平台发送给学生,让学生分组做为主体,老师作为主导,引导学生实验、思考、提出为什么,老师引导学生寻找答案,并在最后作点评和总结。进行“实践-理论-再实践”教学在于针对学生动手能力较强,理论学习能力弱的特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逐步养成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1
《药物分析》“实践-理论-再实践”教学创新实施步骤
《药物分析》教学项目的确定
针对注册入学的高职学生,以教师讲授理论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已不适应当今的教学,必须结合药物分析课程特点,改进药物分析教学的模式和方法,进一步强调实践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培养出具备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实用型技术人才[3]。采取“实践-理论-再实践”教学首当其冲的就是实验项目的确定。这里我们考虑到注册入学学生的学情:学生感官能力较强,理论学习能力弱。首先要设置一个企业参观培训的教学项目,让企业技术人员就GMP得认证问题,给学生讲解药品这种特殊商品的质量安全的重要性,以及其与本课程的紧密联系,并实地参观。在此基础上,针对《药物分析》课程所涵盖的理论,充分结合高职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学习特性,做学习与生产生活实际相联系[4]。提升学生的学习欲望。如盐酸氯丙嗪含量分析的测定,让学生自己下去查资料,实验过程中让学生回答,国家现行版药典的质量标准是什么,采用什么方法分析,可以采用什么方法分析等,通过提问式实验教学,让学生学会带着问题去学习,去找答案,从而养成自我学习的能力。
3.2《药物分析》综合性实验项目的开发
综合性实验要求学生能够将所学基本知识及查阅文献资料所得的相关数据进行综合分析设计实验方案,初步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具体实施过程如下:根据基础实验情况,确定小组负责人,分组,布置小组实验任务,查阅药典、设计实验步骤、领取药品、配制试剂、准备仪器、分析检测、数据分析、集中分析讨论,形成检验报告。如阿司匹林片剂的质量分析,学生在实验中使用什么方法进行分析,容量法还是仪器分析,为什么,有什么优缺点等等。学生在实验方案设计和确定的过程中,学会了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3.3《药物分析》“实践-理论-再实践”教学方案的确定
根据学生学情分析,针对学生的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第一个阶段,可以带学生进企业参观学习,由企业的导师讲解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岗位必须技能和需掌握的知识,GMP认证等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第二阶段是基本实验技能的训练,为保证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采取老师实操演示,学生分两人一组实际操作,老师轮流指导的教学方法,选定下个阶段小组负责人。第三个阶段综合设计实验阶段,主要是老师事先给出实验项目,3~4人一组查阅文献,订出初步实验方案,和老师讨论,根据实验条件确定最终实验方案,实验,验证。培养学生自我学习意识、团队协作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实践是检验知识的唯一标准。
《药物分析》“实践-理论-再实践”教学评价
新的课程教学方法,就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教学评价体系。由于是采用“做中学、学中做”的实践-理论-再实践小班化师徒制的教学模式,所以评价体系也随之变为“做中评、评中做”的过程评价,在学生实验中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通过老师的评价不断的完善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方法。
总之,《药物分析》课程作为制药专业的必修课程,也是执业药师必考科目之一。课程的教学始终围绕药物的质量控制。我们反转课堂让学生自己主动去学习。同时还要要求教师加强自身的技能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只有双管齐下,才能达到激发学生潜能,提高学生动手动脑能力,使学生更加符合社会对药学专业人才需要的教学目的[5]。在初探高职注册入学药学专业学生的《药物分析》课程的教学方法改革过程中,发现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求知欲望增强了,实验技能也大大的提高了。当然,也有些不足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完善,如应逐步增加企业导师的授课时间;增加由学生自主选择的实验项目,延长实验室开放时间。
[1]韦敏,陈沁,余大敏等.国内外社区药学服务进展及对我国药学专业设置的启示[J].中国药房,2010,21(12):1 148.
[2]杨红.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药物分析课程中的运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0,28(8):64~65.
[3]杨洁,谭穗懿,田元新等.药物分析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14,16(7):511~512.
[4]廖秀英.浅谈高职药学类《无机化学》项目化教学[J].群文天地,2013(5):268.
[5]刘大伟.浅谈高职高专药物分析课程教学改革[J].科技创新导报,2015(2):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