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研究对病理组织切片制作中应用免疫组化技术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0年9月病理组织标本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应用传统方法制作,试验组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制作,比较两组组织标本的制片效果及确诊率。结果:试验组制片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确诊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制作病理组织切片过程中应用免疫组化技术价值显著,在此技术管控下可使制片质量得到改善,优化病理检验诊断效果,进一步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
关键词:免疫组化技术 病理组织切片 制作 应用价值
在疾病临床诊断中,病理组织检查是十分常见的手段且涉及范围广泛。目前阶段,现代医学技术取得了理想发展成就,而免疫组化技术在病理组织检查中也得到了普遍应用,使得病理组织诊断水平显著提高[1]。所谓免疫组化技术也被称作免疫细胞化学技术,经常被应用在现代生物学与医学中,于组织细胞原位中用标记特异性抗体或抗原在免疫反应与组织化学呈色反应的作用下,可定性定量地测定相对应的抗体与抗原。而且,免疫组化技术各环节紧密相连,即便任一环节发生问题都会影响制片质量,不利于临床病理组织诊断结果准确性的提高,所以需在制片中对制片质量进行合理化控制。基于此,文章将免疫组化技术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重点阐述其在病理组织切片制作中的应用价值,希望有所帮助。
资料与方法
选取2019年9月-2020年9月病理组织标本60例,随机分成两组,各30例。对照组乳腺组织标本14例,宫颈组织标本16例;患者平均年龄(42.93±5.54)岁。试验组乳腺组织标本15例,宫颈组织标本15例;患者平均年龄(42.75±5.62)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在材料与设备方面,将试剂选择为甲醛、硫酸铝、二甲苯、苏木精、无水乙醇、石蜡、碘酸钠和免疫组化试剂[2]。而在仪器选用方面则选择包埋机、全自动脱水机、轮转式半自动组织切片机与组织摊片机等等。科室根据具体程序完成设备的招标购买,通过图像分析仪器与电热鼓风干燥恒温烤箱的应用完成制作任务。⑴对照组应用传统方法制作:(1)在组织标本离体以后的0.5 h之内固定处理,在固定液内部放置组织标本,或在低温条件下储存。随后,在浓度为10%的中性缓冲甲醛溶液内放置组织标本,将时间控制在8~24 h并进行固定处理;(2)借助热修复方法抗原修复固定处理后的标本,通过热效应引导抗原。抗原修复的温度不允许低于100℃,而修复液的p H值在7.5~8.5,修复时间在3~15 min[3];(3)根据基本操作步骤对病理组织切片进行制作,确保脱蜡时间、使用试剂充足,且试剂均匀增加,其面积应超过切片组织的0.05~0.35 cm,以免产生边缘效应。⑵试验组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制作:(1)在室温条件下进行常规脱蜡切片,并在浓度3%的双氧水中放入组织标本浸泡20 min,并使用磷酸盐缓冲液冲洗组织切片,次数是3次,每次冲洗时间5 min;(2)在高压锅内盛入1 000 m L的柠檬酸缓冲液,加热到沸腾,将做好标记的切片放入溶液,加盖加压修复,切片主要包括雌激素受体、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P16、Ki-67以及孕激素受体抗体,随后对溶液继续加热3 min,各切片需滴加一抗,放置在温度为4℃的冰箱内过夜孵育[4];(3)使用磷酸盐缓冲液冲洗切片三次,p H数值为7.4,每次冲洗5 min;(4)在室温条件下,于组织切片上滴加二抗,孵育时间15 min,随后使用磷酸盐缓冲剂冲洗三次组织切片,每次冲洗时间5 min;(5)在显色剂内放入组织切片,将显色时间控制在5~10 min,使用苏木精染色和水洗处理,借助脱水透明中型树胶对组织切片进行封固处理[5]。
评价指标:比较两组制片效果及确诊率。
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 23.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组织标本制片效果比较:试验组制片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组织标本制片效果比较(例)
两组确诊率比较:试验组确诊29例,确诊率96.67%,对照组22确诊73.33%,试验组确诊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讨论
所谓免疫组化技术具体指的就是在酶和底物相互作用下形成有色反应物,对组织或是细胞内抗原进行定位的技术,定位的准确性较高且可长时间保存标本,实际操作相对简单。在选择酶的时候,一定要保证其容易被检出且使用电镜或光镜进行观察[6]。与此同时,酶的反应物要稳定且不容易扩散,具有理想的定位效果。病理检查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因标本的固定时间缺乏规范性且组织脱水不达标,很容易影响试剂的浓度,不利于制片质量的提高,使得临床诊断难度显著增加。而利用免疫组化染色的主要原理就是酶的聚合物与二抗有效结合并形成多聚螯合物,通过与一抗的结合,使得抗原抗体信号显著增加,而且多聚物内部并不会产生链霉菌抗生素蛋白,也不存在背景染色的情况,直接提高了切片制作的效果[7]。
根据以上研究结果可以了解到,试验组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后,在制片效果与确诊率方面的效果远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说,较之于传统的病理组织切片制作方法,免疫组化技术所制作的病理组织切片质量更高,有利于确诊率的提高。究其原因,采用此技术制片期间会对质量加以控制,为病理组织学检查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必要帮助。
但仍需注意的是,在病理组织切片制作过程中始终存在一定的缺陷:(1)取材方面:病理组织切片制作的基础性环节就是取材,最常见的问题就是标本为病变组织,且组织厚度不均匀,会对制片质量产生影响。若描述病变组织部位不合理或记载有误同样会对制片效果带来不利影响。为此,在取材过程中一定要对组织标本体积加以确定并及时处理,以免因存储不合理而对标本造成污染,进而影响制片的质量[8]。(2)新鲜的组织标本要固定处理才可确保原有细胞具备固有形态,以免组织自溶,为此,在标本离体后应及时放入固定液并接受固定处理。染色试剂会对染色的效果产生直接影响,所以在制作期间应结合临床需求做出选择。(3)病理组织切片染色期间,要强调染色工作路径,使得组织切片的染色效果达标,尽可能避免假阳性片或无色片情况的发生。而在抗原修复期间,染色剂的显色效果要理想,保证染色的效果与着色质量达标,增强组织切片的着色能力,制作质量达标的病理组织切片。而在比较抗原阳性和阴性试验中,还要对切片染色的时间给予关注,检验工作人员需遵循操作标准程序对制片加以规范,以免污染病理组织切片,以增强制片的质量。实际制作期间,还要管控免疫组化技术质量,以优化制片的质量,改善病理组织学检查诊断效果,进一步推动疾病诊断工作的顺利开展。由此可见,开展临床检验期间,通过质量管控免疫组化病理技术,能够增强组织切片制作效果,且提高了免疫分析工作的准确性,利于病理检验工作的有效落实。
总体来讲,在制作病理组织切片的过程中应用免疫组化病理技术,临床价值突出。在实际应用期间,通过质量管控方式的运用,使得制片质量提升,推进了病理检验诊断工作水平的改善,进而为临床诊断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必要的帮助。
[1]李家梁,孔继光.免疫组化技术在制作病理组织切片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20,15(11):195-197.
[2]弓玉祥,陈平圣,杨旻宇.石蜡切片免疫组化套染PAS在肾活检组织病理诊断中的应用[J].临床与试验病理学杂志,2020,36(1):108-110.
[3]滑洋洋,龙安予,王玉.免疫组化病理技术质量控制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22):132.
[4]王大鹏.快速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在前列腺穿刺组织冰冻切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26(18):27.
[5]杜桂清,王秋红,邓桂霞,等.胸腹水细胞块石蜡包埋联合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在病理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健康大视野,2019,(11):10-11.
[6]李楣.免疫组化病理技术质量控制管理在制作病理组织切片中的应用效果[J].当代医药论丛,2018,16(11):208-209.
[7]王雅萍.淋巴结病理组织免疫组化技术与标准化操作方法探讨[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7,4(2):152-153.
[8]李亦明,权莉,龙中华,等.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对IMP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29(12):1-3.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