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妇产医学论文范文,妇产医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子宫内膜病变的超声影像特征分析

  • 投稿
  • 更新时间2021-04-20
  • 阅读量126次
  • 评分0

摘  要:目的:分析子宫内膜病变的超声影像特征。方法:201810-201910月收治子宫内膜病变患者53例,均给予超声影像学检查,分析超声影像特征。结果:53例患者中,手术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24例,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5.83%;病理确诊子宫黏膜下肌瘤25例,超声诊断符合率为88%;病理诊断子宫内膜癌4例,超声诊断符合率100%。子宫内膜息肉声图像表现为子宫腔内可见偏强回声,回声团形态呈现出树根状和乳头状;子宫黏膜下肌瘤超声图像表现为子宫腔内可见圆形或椭圆形低回声团,具有较明显的球体感;子宫内膜癌超声图像表现为子宫内膜不规则增厚,回声不均匀。结论:相比于其他检查方法,给予子宫内膜病变患者阴道彩超检查的声像图特征独特,且与手术病理学检查结果高度一致,存在规律性对应关系,具备明确的诊断价值。

关键词:子宫内膜病变 超声影像 特征分析


子宫内膜病属于临床常见疾病,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异常增生与黏膜下肌瘤是造成患者阴道不规则流血的主要原因[1]。按照当前研究报道能够看出,雌激素水平过高与内分泌紊乱可能会引发子宫内膜病变。子宫内膜疾病发生于各年龄段妇女,绝大部分患者早期无显著临床症状,只有部分患者会出现月经出血量增加和经期延长问题,相应加大了临床诊断难度。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不会对患者造成创伤影响,能够密切观察到宫腔内部结构,实行连续性扫查采集图像[2]

资料与方法

201810-201910月收治子宫内膜病变患者53例,年龄2768岁,平均(39.25±7.69)岁;均由于阴道不规则出血到院检查,发现子宫内膜病变症状。

方法:本次研究主要采用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查,探头频率为9 MHz;检查前嘱患者排空膀胱,协助患者采取膀胱截石位,将超声诊断仪探头置入阴道内,进行子宫纵切面和横切面探查,同时探查盆腔,子宫体及附件区[3]

观察指标和评价:收集相关标本病理诊断结果和超声图像,分析声像图特征,并且和手术病理诊断相比较,两者之间的规律性对应关系,验证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病变患者的准确率。

结果

超声诊断和病理检查结果符合率比较:53例患者中,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24例,其中多发息肉15例,单发息肉9例,超声诊断结果与病理学诊断结果相比较,不符合1例,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5.83%。病理确诊子宫黏膜下肌瘤25例,多发10例,单发15例,超声诊断结果与病理学诊断结果相比较,不符合3例,超声诊断符合率为88%。病理诊断子宫内膜癌4例,超声诊断结果与病理学诊断结果相一致,诊断符合率为100%

超声影像图表现:(1)子宫内膜息肉:超声图像表现为子宫腔内可见偏强回声,回声团形态呈现出树根状和乳头状。(2)子宫黏膜下肌瘤:超声图像表现为子宫腔内可见圆形或椭圆形低回声团,具有较明显的球体感,回声团周边有包膜包裹。(3)子宫内膜癌:超声图像表现为子宫内膜不规则增厚,回声不均匀,可局灶性或弥漫性累积宫腔及子宫肌层。

讨论

子宫内膜病变患者可出现月经周期不稳定,阴道不规则流血,痛经以及白带增多等现象[4],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子宫内膜息肉属于纤维间质局限性增生所致瘤样病变,该病变与炎症、雌激素水平过高有关,是一种良性病变。子宫黏膜下肌瘤与长期和过度雌激素刺激有关,是一种实性的良性肿瘤。子宫内膜癌是来源于子宫内膜上皮的癌肿,与雌激素的长时间持续刺激相关,子宫内膜过度增生、不典型增生,癌变发生率比较高,尤其是绝经患者。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中,子宫内膜癌发病率仅次于宫颈癌,疾病死亡率比较高。

在本次所研究的子宫内膜病变患者53例中,病理确诊子宫内膜息肉24例,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5.83%;病理确诊子宫黏膜下肌瘤25例,超声诊断符合率为88%;病理诊断子宫内膜癌4例,超声诊断符合率为100%。通过上述研究结果看出,超声检查诊断子宫内膜息肉和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时比较容易出现误诊问题,在实际检查中需要注意鉴别分析。子宫内膜息肉声图像表现为子宫腔内可见偏强回声,回声团形态呈现出树根状和乳头状。子宫黏膜下肌瘤超声图像表现为宫腔内圆形、椭圆形低回声,具有较明显的球体感。子宫内膜癌超声图像表现为子宫内膜不规则增厚、回声不均匀。所以在给予患者超声检查时,若观察到不典型的子宫内膜息肉图,不能仅通过超声图像给出诊断结果,应当联合宫腔镜检查和诊刮检查,降低临床诊断误诊率。按照此次研究能够看出,子宫内膜病变患者的息肉标本能够在远端观察到坏死病灶,切面张力平滑,质地柔软。给予患者彩色多普勒诊断检查能够看出,息肉内血流信号比较少。此次研究结果显示,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动脉血流频谱在0.410.55,与其他学者的研究结果一致。子宫内膜增生血流显像无特殊表现;子宫内膜息肉蒂部探及短条状血流,并深入息肉内;黏膜下肌瘤探及子宫肌层血管分支状,进入瘤体内。带蒂显示自肌层附着位置存在条带状血流信号。黏膜下肌瘤蒂部血流源于子宫肌层,内膜息肉基底部存在血流信号。给予子宫内膜病变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时,应当在月经期干净后23 d检查,内膜息肉显示清晰,部分可显示出细窄蒂样结构。子宫内膜增生血流成像特点如下:显示局部增厚区可见较丰富血流信号,可探及主动脉频谱。内膜息肉血流成像检查特点如下:<1 cm的息肉组织,基底部观察到棒状彩色动脉血流信号。黏膜下肌瘤血流成像检查特点如下:病变组织周边、基底部与内部观察少量血流信号,动脉频谱形态为高阻力型。子宫内膜癌血流成像检查特点如下:观察到基底部条状、喷泉样彩色血流信号。弥漫型内膜癌团块内部与周边观察到丰富动脉与静脉血流信号,动脉频谱多为低阻力型。

部分学者研究分析,阴道彩超血流评价子宫内膜病变血管的价值,阻力系数是收缩期与舒张末期流速差:收缩期峰值的结果。因此舒张末期流速会决定阻力指数。在子宫内膜病灶区内,新生血管结构特点会受到阻力指数影响,从而提升舒张末期流速,减小流速,降低阻力指数。临床超声检测主要采用阻力指数反应病变组织血管的血液循环阻力,反映出被测部位的血管床阻力与血管周边阻力,以此对应病灶区域血管生成状态。因此阻力指数最低区域对应病变组织富含血管区域。搏动指数是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差——平均流速的结果。平均血流速度与舒张末期流速,会影响搏动指数。平均流速体现出微循环流速状态。当病灶组织微循环状态改变时,会增加血流量,从而降低搏动指数。按照长期临床诊断经验可知,多数患者在内膜增生阶段已经出现血管新生征象,当发展为子宫内膜癌时,新生血管数量明显增加,所以采用彩色超声血流成像技术能够评估子宫内膜病变发展,通过血流参数,可以全面反映出病灶组织微血管形成情况。借助彩色多普勒频谱,能够提示病灶位置微血管形成,确保子宫内膜病变发生发展过程的无创伤评估。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能够为子宫内膜病变类型做出诊断与治疗。随着现代超声技术的快速发展,临床上开始采用静脉超声造影诊断子宫内膜病变患者,诊断效果满意度高,相比于常规二维超声技术,超声造影可以显示出器官和病变组织的微循环灌注状态,通过图像的比较分析,可以显示出不同病变的超声造影图像特征,因此静脉超声造影也可以作为子宫内膜病变患者的鉴别诊断手段。多数学者认为,在诊断子宫内膜病变时,极易出现误诊问题,所以要做好鉴别分析与诊断。在开展超声检查时,如果发现不典型子宫内膜病变声像图,单一借助超声图像,无法明确诊断结果。必须联合刮治、宫腔镜检查等方式,全面降低误诊率。

在此次研究中,不同子宫内膜病变在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中均表现出特异征象,说明在诊断子宫内膜病变患者时,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具备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以推广应用到临床诊断当中。对患者病情进行全方位监测观察,结合医药护理方式,有助于提升疾病诊断与检查的准确性,以免耽误最佳治疗时间。通过此次诊断和检查子宫内膜病变患者,能够掌握疾病相关知识和鉴别要点,总结子宫内膜病变疾病的诊断与检查内容,希望能够对相关人员起到参考性价值[5]。值得注意的是,本次研究选择的子宫内膜病变患者53例,由于样本纳入数量比较少,可能会影响研究结论的说服力,因此在后续研究中,应适当增加样本纳入数量,详细研究子宫内膜病变患者的治疗方法与疗效,维护研究结论的说服力与可信度。

综上所述,在检查子宫内膜病变时,相比于其他检查方法,给予子宫内膜病变患者阴道彩超检查的声像图特征独特,且与手术病理学检查结果高度一致,存在规律性对应关系,具备明确的诊断价值。


参考文献

[1]叶丽芬,漆洁,张仕铜.超声造影定量分析在围绝经期子宫内膜良恶性疾病鉴别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妇幼保健,2019,34(24)5788-5791.

[2]巫雁丹.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鉴别诊断子宫内膜息肉与子宫内膜癌的价值[J].临床医学工程,2019,26(11):1495-1496.

[3]方建华,叶敏欢,陈莞春,.经阴道三维超声造影仿内镜容积成像技术在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临床应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9,32(20):3340-3342.

[4]李凯丽,徐晓涵,阮阳阳,.围绝经及绝经期非子宫内膜病变妇科良性疾病患者术前常规内膜活检的价值评估[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9,35(10):760-764.

[5]蒲东华.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诊断子宫腔内病变中的应用价值[J].当代医药论丛,2019,17(17):146-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