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儿科医学论文范文,儿科医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家庭治疗对儿童癔症患者的效果观察

  • 投稿我是
  • 更新时间2015-09-16
  • 阅读量624次
  • 评分4
  • 99
  • 0

姚素华李江婵谢秀东方锋峰何著发:赣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江西赣州341000

【摘要】目的

探讨家庭治疗在儿童癔症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50例儿童癔症患者随机分成2组,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灭菌注射用水4 ml肌注、维生素B12片25 ug每日口服、进行暗示治疗,研究组在上述用药的基础上配合家庭治疗。结果研究组好转率为92%,对照组好转率为7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显效率高于对照组。在治疗前两组的症状自评量表(?SCL-90?)各因子得分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SCL-90各因子得分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研究组好于对照组。结论家庭治疗在儿童癔症患者中有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促进癔症患者的康复。

【关键词】家庭治疗儿童癔症效果

doi:10.3969/j.issn.1671-332X.2014.06.029

癔症(Hysteria),又称歇斯底里症。这是一类精神因素,如重大生活事件、内心冲突、情绪激动、暗示或自我暗示,作用于易病个体引起的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各种各样的躯体症状,意识范围缩小,选择性遗忘或情感爆发等精神症状;但不能查出相应的器质性损害作为其病理基础??[1]?。1982年我国12个地区精神疾病流行学调查,本病在15~59岁人口中,患病率为3?55‰;在19岁以下组患病率为0?43‰,文盲、半文盲者的患病率(18?30‰)显著高于较高文化者(小学组4?08‰,初中组0?37‰)。目前国内尚缺乏儿童癔症的权威性流行病学调查数字。笔者将我院2009年1月~2013年6月住院的6岁以上儿童癔症患者50例做一个疗效的对照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3年6月住院的6岁以上儿童癔症患者50例。入组标准:①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癔症的诊断标准;②年龄6~14岁;③入院前均未进行过心理治疗及药物治疗;④通过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如脑电图、肌电图、心脏彩超、头颅影像学等排除躯体器质性病变;同时排除其他精神疾病的诊断;⑤无单亲家庭。将50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5例。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药物治疗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每日一次的灭菌注射用水4 ml肌肉注射、癔症发作时临时给予灭菌注射用水4 ml肌肉注射,同时口服维生素B12片25 ug每日,每次用药时向患者做暗示治疗,称该药物很难获得,只有他才能使用,对他的病有药到病除的作用特效。?

1.2.2家庭治疗家庭治疗是指针对家庭与家庭内部关系而进行的心理治疗工作。?

它以一个家庭的心理功能表现为出发点,当家庭结构、组织、沟通、情感、角色扮演、成员间联盟关系及家庭认同等出现异常,影响其家庭的心理状态,难由家人自行改善或纠正时,需由专业人员协助辅导,实施治疗工作以改善家庭关系的融合、互动??[2]?。?

给研究组在上述用药的基础上配合每周2次的家庭治疗,家庭治疗由临床经验丰富的心理治疗师进行;对照组则不进行家庭治疗。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为28~30 d。?

1.2.3心理测验由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3]?,由90个项目组成,包含9个因子:躯体化12项、强迫状态10项、人际关系敏感9项、抑郁13项、焦虑10项、敌对6项、恐怖7项、偏执6项、精神病性10项、其他项目7项。采用5级评分:无(1分)、轻度(2分)、中度(3分)、相当重(4分)、严重(5分),上述各项得分越高表示症状越严重。要求儿童或家长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独立的评定,采用统一指导语,于治疗前后各评定1次。?

1.2.4临床疗效评定疗程结束后全科的医师及护师每人对该患者的好转率进行打分,以百分制,最后取平均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疗效越好,得分在76~100分者为痊愈,51~75分为显著进步,26~50分为进步,0~25分者为无效。?

1.3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1?5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AKx-D〗±s?)〖JP〗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癔症患者治疗疗效的比较?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2组SCL-90各因子分值的比较?

治疗前各因子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8~30 d后SCL-90各因子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均?p?<0?05),且研究组各因子分下降率大于对照组。见表2、表3。

3讨论?

儿童癔症属于一种心因性疾病,它是由心理因素所引起的没有任何器质性疾病基础的躯体症状和某些精神症状。其中心理刺激因素诱发的占81?1%,其中以家庭、学校矛盾占首位??[4]?。大多数患儿在负性精神因素作用下急性发病,如委屈、气愤、紧张、恐惧等均可导致发作。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如躯体功能障碍常常表现出为痉挛发作、瘫痪、失明、失聪、失音或其他形式的语言障碍等;而精神症状常常表现为情感爆发和意识改变(常可见形式为晕倒)??[5]?。因此在对患者进行一定量的灭菌注射用水及维生素B12片口服,同时配合暗示治疗可以消除患者紧张心理,达到心理满足从而治疗癔症的作用。儿童癔症近年来有逐渐增多的趋势,考虑有以下原因:①留守儿童增多,有的到入学后才来到父母身边,父母与儿童的亲子关系基础不扎实;②家长对独生子女过于娇惯;③竞争性的教育方式使儿童之间彼此孤立;④家庭不和致儿童心理发育发生障碍等等。在这种情况下儿童易形成任性、自私、偏激、孤僻等消极情绪,因此一旦遇到不良事件,如父母外出打工、吵架、考试、老师批评等刺激,便会导致癔症的发生??[6]?。?

家庭治疗中关系成员的个人行为深受其他家庭成员的互动的影响,因此家庭治疗的关键在于沟通的过程(Process)即人们怎么说话,而不是内容(Content)即说了什么。因此在家庭治疗过程中,治疗师是在发现目标病人症状常有的稳定家庭的影响下,呈现给这个家庭关系的沟通过程中的问题存在,而这个问题的承载者就是当前病人的症状??[7]?。家庭作为一个组织的沟通中心,是病态的沟通使得家庭呈现疾病。在对儿童癔症患者进行家庭治疗时采取以下措施:①治疗者充分营造一种融洽的治疗气氛,让所有家庭成员都感受到受尊重,能积极自然地表达自己的态度和感受;②治疗者从他们的交谈中发现这个家庭的相处模式及癔症患儿发作时家庭的处理方式;③治疗者考虑家庭目前需要改善的是什么,同时考虑如何引导家庭着手改正;④治疗者逐渐引导家庭共同协商,决定他们一家人最想改变的行为;⑤治疗者引导家庭在治疗当场实际练习改变,协助家人对成功的更改及时加以奖赏,经过适当的鼓励,相互促进行为的更改;⑥在终结阶段,治疗者逐渐把一家的领导权归还给家人,恢复家人的自然秩序。通过这种方式让家长建立正确与癔症患者的互动模式,癔症患儿明白自己患病的原因,家庭的每个成员都做相应的改变,癔症患者发作的环境被打破,对于防止发作及今后的复发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综上所述,儿童癔症的治疗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模式进行,除暗示性药物治疗外,还要充分重视家长在儿童癔症心理治疗中的作用??[8]?,重视亲子之间情感交流的方式与方法,对癔症的早发现、早治疗和积极预防可取得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沈渔邨,于清汉,许迪,等.精神病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469.?

[2]曾文星.家庭关系与家庭治疗[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

[3]王树明,周昭红,舒端,等.中小学留守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11,38(2):246-248.?

[4]高颖,雷宏涛,焦富勇.儿童癔症33例临床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07,36(7):858-859.?

[5]梅其霞,王敏建,魏华,等.125例儿童癔症的临床及个性特征等因素分析[J].重庆医学,2010,39(16):2119-2120.?

[6]胡君,蒋莉,洪思琪,等.重庆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癔症的发生及干预[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3,28(2):138-140.?

[7]NICHOLS M P,SCHWARTZ R C.家庭治疗—理论与方法[J].王羲影,胡赤怡,译.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8]李心天.医学心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143-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