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娟
四川省彭州市妇幼保健院,四川彭州 611930
[摘要] 目的 分析低钠血症对儿童神经系统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8月—2014年8月就诊于该院的216例低钠血症儿童为研究对象,依据血清钠水平分轻度组(120 mmol/L≤血清钠<130 mmol/L)、中度组(110 mmol/L≤血清钠<120 mmol/L)和重度组(血清钠<110 mmol/L),观察低血钠程度和意识障碍之间的关系。结果 在全部低钠血症患儿中,轻度、中度以及重度占的比例分别为69例(31.9%)、105例(48.6%)和42例(19.4%)。在3~5级意识障碍发生率方面,轻度组20.29%(14/69)和中度组30.48%(32/105)(χ2=5.62,P<0.05)、重度组40.48%(17/42)(χ2=7.8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换而言之,中重度低钠血症患儿已经存在明显的意识障碍;中度组和重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3,P<0.05),提示随着低血钠程度的不断加重,患儿意识障碍越来越明显。结论 在儿童危重症中,低钠血症属于常见并发症之一,会对儿童神经系统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低钠血症越严重,该影响越大。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低钠血症;儿童;神经系统;影响
[中图分类号] R720.59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12(b)-0097-02
[作者简介] 陈娟(1971.11-),女,四川彭州人,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儿内科。
对于低钠血症患者而言,其血清钠浓度小于130 mmol/L,且血浆渗透压小于280 mmol/L[1]。低钠血症是由于电解质紊乱导致的,在儿科临床上比较常见。相关研究指出,不管是儿童患者,又或者成人患者,低钠血症均会对其神经系统产生严重负面影响,严重时导致不可逆的神经损害甚至死亡。该研究选取2012年8月—2014年8月就诊于该院的216例低钠血症儿童为研究对象,分析低钠血症对儿童神经系统的影响。结果发现所有患儿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表现,且随着血钠越低,患儿意识障碍越明显,由此可见,在儿童危重症中,低钠血症属于常见并发症之一,所以,应密切监测,以便及早发现和有效治疗,从而提高临床治愈率,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就诊于该院的216例低钠血症儿童为研究对象,按血钠值分成3组(单位:mmol/L):轻度低钠血症组(120≤血清钠<130)69例,男、女分别为35例和34例,年龄4 d~9岁,平均年龄(1.6±0.3)岁;中度低钠血症组(110≤血清钠<120)105例,男、女分别为49例和56例,年龄10 d~10岁,平均年龄(1.7±0.2)岁;重度低钠血症组(血清钠<110)42,男、女分别为22例和20例,年龄15 d~9岁,平均年龄(1.5±0.4)岁。上述三组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在临床表现上,所有患儿均存在一定程度的神经系统表现,具体分布如下:(1)精神萎靡62例;(2)谵妄2例;(3)嗜睡76例;(4)浅昏迷46例;(5)深昏迷16例;(6)呼吸急促26例;(7)呼吸不规则10例;(8)呼吸衰竭4例;(9)呕吐58例;(10)头晕头痛12例;(11)抽搐64例。
1.2方法
1.2.1诊断全部患儿均于就诊当天行静脉采血,同时对静脉血中的钠、钾、氯、CO2结合力、血糖以及肌酐等指标进行检测[2]。
当血清钠<130 mmol/L时,可诊断为低钠血症,具体如下(单位:mmol/L):轻度:120≤血清钠<130;中度:110≤血清钠<120;重度:血清钠<110[3]。
对意识障碍进行如下划分:1级-精神正常;2级-精神萎靡;3级别-嗜睡;4级-浅昏迷;5级-深昏迷[4]。
1.2.2治疗全部低钠血症患儿在接受原发病对症治疗的基础上,根据补钠公式进行科学补钠,取50%量以3%Nacl进行补充,严格控制速度,过快有可能导致桥脑或者桥脑外脱髓鞘发生病变。以单位小时内上升1.5 mmol/L为宜[5],0.5 d或者1 d之后对血钠进行复查,按照上述方式循环,直到患儿血钠回归到正常水平为止。
1.3统计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对样本进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低钠血症和原发病关系
由表1数据可知,重症肺炎(72例)、颅内疾患(35例)、腹泻及菌痢(71例)是导致低钠血症的三大主要疾病。见表1。
2.2轻度、中度以及重度低钠血症患儿的各自数量
在全部低钠血症患儿中,轻度、中度以及重度的占比分别为69例(31.9%)、105例(48.6%)和42例(19.4%)。
2.3意识障碍和低钠血症程度之间的关系
在3~5级意识障碍发生率方面,轻度组20.29%(14/69)和中度组30.48(32/105)(χ2=5.62,P<0.05)、重度组40.48%(17/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1,P<0.05)。换而言之,中重度低钠血症患儿已经存在明显的意识障碍;中度组和重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3,P<0.05),提示随着低血钠程度的不断加重,患儿意识障碍越来越明显。
3讨论
由研究结果可知,在意识障碍方面,轻度组和中度组(χ2=5.62,P<0.05)、重度组(χ2=7.8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换而言之,中重度低钠血症患儿已经存在明显的意识障碍;中度组和重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3,P<0.05),和谢鹤等人的研究结果相符[6]。低钠血症会加重患儿病情,严重时甚至导致死亡,所以,及时且有效地纠正低钠血症便显得尤为重要,能够明显缩短患儿的治疗时间,还能够明显降低患儿的死亡率。
低钠血症的病因主要包括3大类:(1)低血容量性低钠血症。即所谓的低渗性脱水,一般并存钾代谢异常问题;(2)正常血容量型低钠血症。通常情况下,低血钠症患儿的血压低于130 mmol/L,且尿钠超过20 mmol/L,尿渗透压超过血浆,不存在肾脏疾病,同时也不存在钾或者酸碱平衡异常。现阶段,该类型低钠血症的诱发机理尚不明确,相关学者认为和抗利尿激素异常分泌有关;(3)高血容量性低钠血症。其诱发因素主要包括水钠潴留、肾病综合征以及肝硬化等[7]。
低钠血症能够导致相关神经系统症状,严重时甚至诱发低钠血症性脑病。出现急性低钠血症时,细胞外液渗透压迅速下降,液体受浓度梯度影响而流进细胞内,造成脑细胞水肿,使得颅内压明显升高,最终导致颅内局部缺血等,严重时导致死亡。出现水肿之后,颅内会通过相关反应以实现对颅内压的调整,先减少脑血流量以及抑制脑脊液分泌以降低颅内压,然后借助渗透压调节反应,即细胞内钠等物质被部分转移到细胞外,最终达成降低细胞内渗透浓度的目的。对于急性低钠血症,其在初期造成脑水肿以及颅内压升高时,便会使患者出现以头痛、呕吐以及嗜睡为代表的相关症状,然而此类症状不存在特异性,所以,很可能被忽视。当低钠血症使患者出现轻度脑水肿时,行对此比较敏感的颅脑MRI检查便能够及时发现早期轻度脑水肿[8]。该组全部患儿均表现出以头晕头痛、恶心呕吐以及意识障碍为代表的相关神经系统表现,然而不具备明显特异性,各自对应的原发疾病也有可能造成上述症状。该研究结果提示,对于低钠血症患儿,其血钠越低,那么其神经系统将会面临更加严重的损伤。所以,当重症低血钠症患儿的意识障碍发生突然性加重时,应特别小心低钠血症的发生。对于慢性低钠血症,在脑细胞代偿作用的影响之下,通常不会出现脑水肿症状,然而在治疗环节,血钠纠正速率偏快,使得有机溶质水平相对钠等无机离子严重不足时,可造成血脑屏障遭到破坏,还可能导致脱髓鞘病变,所以,对低钠血症患儿进行治疗时,应严格控制补钠速度,以最大限度地避免患儿中枢性脱髓鞘病变的出现。该研究中没有出现由于补钠过快而造成的脱髓鞘病变病例。
低钠血症给儿童患者带来的神经系统危害明显超过成人患者。相关研究显示,低血钠症患儿中超过50%会出现神经系统症状,该数值明显超过成人患者[9],其原因在于,相较成人而言,儿童脑组织和颅内容量之比相对偏大。6岁时儿童脑组织便基本达到成人水平,然而头颅需要到16岁时才能基本达到成人水平,所以,对于低钠血症患儿而言,即便其血钠水平超过成人患者,也容易发生脑疝等。
该研究的全部患儿由于发现及时且治疗有效,全部康复出院,不存在明显的神经系统后遗症。所以,对于重症肺炎以及患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一类患儿,应特别小心低钠血症的发生,从而达成保证治愈率以及改善预后的目的。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江怡,魏俊吉,王任直,等.神经系统疾病所致低钠血症相关的神经脱髓鞘综合征[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11,33(6):696-700.
[2]徐兰英.神经外科患者并发低钠血症的原因和护理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0):761-762.
[3]王月姮,刘俊艳.神经系统疾病与低钠血症的相关性研究[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13,21(4):319-321.
[4]范存刚,张庆俊.解读《神经外科低钠血症的临床诊疗指南》[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10(2):158-161.
[5]沈健,张建群.神经外科低钠血症的病因诊断及治疗[J].嘉兴学院学报,2010,22(3):79-83.
[6]谢鹤,李贵才,黄斌,等. 低钠血症对儿童神经系统影响的研究[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2):96-98.
[7]沈健,张建群. 神经外科低钠血症的诊治[J]. 中外医疗,2010,29(31):84.
[8]许卫星,刘文兴,姜子彬,等.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伴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发生中枢性低钠血症1例[J].河北医学,2010,16(12):1532-1535.
[9]秦炯.儿童神经系统疾病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2,27(5):360-363.
(收稿日期:2014-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