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检验医学论文范文,检验医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不同检测方法比较

  • 投稿
  • 更新时间2021-12-16
  • 阅读量58次
  • 评分0

  摘    要:目的 寻找解决乙二胺四乙酸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EDTA-PTCP)快速、准确的复检方法。方法 收集18例EDTA-PTCP患者标本,采用手工法、仪器稀释法、仪器稀释阻抗法测血小板法(PLT-I)、仪器稀释光学法测血小板法(PLT-O)检测不同时间点的血小板数量。以手工法为标准,评价其他3种方法的准确率。结果 PLT-I中最准确的方法为采血后0~5 min内上机检测,准确率为77.8%。PLT-O中最准确的方法为采血后0~5 min内上机检测,准确率为100.0%,其次为采血后20 min内上机检测及仪器稀释后0~5 min内采用PLT-O检测,准确率均为77.8%,采血后1 h内检测准确率为56.0%。PLT-O准确率高于PLT-I。结论 针对不是急查血小板计数的EDTA-PTCP患者,推荐采血后0~5 min内采用PLT-O上机检测;对于静脉穿刺较难的婴幼儿和重症患者,推荐采集末梢血仪器稀释后采用PLT-O上机检测;对于急查血小板计数患者,推荐采血后1 h内采用PLT-O上机检测。

  

  关键词:乙二胺四乙酸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 光学法测血小板法 血小板聚集

  

  血小板计数在血栓和出血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有重要价值。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推荐使用乙二胺四乙酸(EDTA)作为血常规检测的抗凝剂,因其对血细胞的形态和血小板计数影响很小,因此被广泛使用[1]。然而EDTA也有其弊端,有时会导致血小板聚集,因为仪器对聚集的血小板不能确认,造成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EDTA-PTCP)[2]。这种血小板假性减少现象若没有及时发现并纠正,临床上则可能采取非必要的骨髓穿刺、激素治疗或施行脾脏切除术等治疗方案[3]。因此,工作中能及时发现 EDTA-PTCP患者并准确进行血小板计数复检尤为重要。本研究对成都市双流区人民医院医学检验科工作中发现的18例EDTA-PTCP患者,采用不同血小板计数方法评价其准确性,为实验室寻找快速、准确的EDTA-PTCP复检方法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20年5-8月成都市双流区第一人民医院18例EDTA-PTCP患者标本,其中男6例,女12例;年龄2~78岁,平均46岁。分别来自住院部9例(50.0%),门诊4例(22.2%),体检科5例(27.8%)。

  

  1.2 纳入标准

  

  (1)血小板计数≤70×109/L;(2)EDTA抗凝标本血小板计数随着时间的推移呈进行性减低;(3)外周血涂片血小板聚集。

  

  1.3 仪器与试剂

  

  (1)中国迈瑞(BC-69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及原装试剂;(2)日本Olmpus CX23显微镜;(3)EDTA-K2抗凝真空采血管及无抗凝剂的红色真空管、子弹头(康健医疗用品有限公司,中国江苏);(4)血小板计数溶血剂(凯诺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中国成都);(5)瑞氏-吉姆萨染液(贝索公司,中国珠海)。

  

  1.4 方法

  

  1.4.1 手工法

  

  准确采集所有患者末梢血20 μL,擦去管外余血,加至380 μL的血小板计数溶血剂中,充分混匀后室温静置,待完全溶血后再次混匀,充入2个计数池内,静置10~15 min, 待血小板下沉后显微镜下计数2个计数池内的血小板数量,取平均值。

  

  1.4.2 仪器稀释法

  

  抽取所有患者静脉血2 mL于无抗凝剂的真空管中,立刻吸取40 μL血液加入140 μL的迈瑞BC-69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稀释液中,1~18例标本采用仪器稀释阻抗法测血小板法(PLT-I)上机检测,10~18例标本额外再采用仪器稀释光学法测血小板法(PLT-O)上机检测,记录血小板数量。因仪器稀释法在本实验室为采血稀释后0~5 min内上机检测,所以未进行时间分组。

  

  1.4.3 PLT-I

  

  采集所有患者EDTA-K2抗凝全血标本,充分混匀后分别于不同时间点(0~5 min、20 min、1 h、2 h)采用PLT-I检测血小板,记录4个时间点的血小板计数结果。

  

  1.4.4 PLT-O

  

  对1.4.3中采集的血液标本于1 h内采用PLT-O检测血小板,记录1 h内PLT-O的血小板计数结果。补充实验:10~18例标本补充了PLT-O的检测时间点,在0~5 min、20 min、1 h、2 h内采用PLT-O检测血小板,记录PLT-O检测的血小板计数结果。对每份标本进行涂片染色,并观察血小板聚集情况。

  

  1.5 统计学处理

  

  将数据录入WPS中进行整理,计算各种方法与手工法之间的偏差,以|y−x|x×100%计算,其中x为手工法计数血小板结果,y为其他方法计数血小板结果,当偏差≤12.5%时认为计数准确,并计算各种方法的准确率。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重复测量方差进行分析。

  

  2 结 果

  

  2.1 18例标本不同检测方法及不同时间点血小板计数结果比较

  

  随着时间的推移,EDTA-K2抗凝管PLT-I血小板检测数量呈进行性下降,但下降程度与时间存在个体差异,1 h内PLT-O检测血小板计数明显高于PLT-I,见图1。

  

  图1 18例标本不同检测方法及不同时间点血小板 计数结果比较

  

  2.2 不同检测方法血小板计数的准确率比较

  

  准确率最高的方法是用EDTA-K2抗凝管全血0~5 min内采用PLT-I上机检测,准确率为77.8%;其次是仪器稀释法,准确率为72.0%;EDTA-K2抗凝全血1 h内PLT-O的准确率也较高,为61.0%。EDTA-K2抗凝全血1 h内的准确率PLT-O明显高于PLT-I。见表1。

  

  表1 不同检测方法血小板计数的准确率比较(%,n=18)

  

  2.3 补充实验中10~18例标本手工法与PLT-O血小板计数结果比较

  

  补充实验中10~18例EDTA-K2抗凝标本PLT-O血小板计数随时间呈进行性下降,随着血小板聚集程度加重,PLT-O准确检测血小板的能力呈下降趋势,见图2。

  

  图2 补充实验中10~18例标本手工法与PLT-O血小板 计数结果比较

  

  2.4 外周血涂片镜检结果

  

  通过外周血涂片镜检,所有EDTA-K2抗凝全血标本随时间推移均发生血小板聚集,且聚集程度随时间呈加重趋势,见图3。

  

  2.5 PLT-O不同时间点准确率比较

  

  补充实验中10~18例标本准确率最高的方法是用EDTA-K2抗凝管采全血后0~5 min内采用PLT-O上机检测,准确率为100.0%,其次为采血后20 min内上机检测及仪器稀释后0~5 min内采用PLT-O检测,准确率均为77.8%,见表2。

  

  图3 EDTA-K2抗凝全血血小板聚集情况(瑞氏-吉姆萨染色,×1 000)

  

  2.6 血小板形态

  

  通过外周血涂片镜检发现第2例EDTA-PTCP住院患者血小板形态异常,随着病情恢复,血小板未再发生聚集,形态也恢复正常,其余17例患者血小板形态均正常,见图4。

  

  图4 EDTA-PTCP患者血小板形态(瑞氏-吉姆萨染色×1 000)

  

  表2 PLT-O不同时间点准确率比较(%,n=9)

  

  3 讨 论

  

  EDTA-PTCP似乎与年龄和性别无关,是否与特定的疾病和药物相关也无明确结论,存在于健康受试者和各种疾病患者中[4-6]。本研究中住院患者占50.0%,门诊患者占22.2%,体检者占27.8%,最小年龄为2岁,最大年龄为78岁,存在于各种疾病患者中。但部分EDTA-PTCP患者因血小板还未明显聚集已上机检测,导致无法及时发现,特别是门诊患者。成都市双流区第一人民医院要求30 min内审核报告,从图1可以看出,部分患者采血后30 min内已上机检测,其血小板计数大于100×109/L,这部分患者很难被发现,所以实际发生率可能更高。

  

  目前,EDTA-PTCP的发生机制并不明确,主要有以下原因:(1)与自身抗体相关。自身抗体与血小板上的隐匿性抗原结合,导致血小板发生聚集,这种自身抗体可以是抗血小板抗体,也可以是抗心磷脂抗体。(2)与血小板上的隐匿性抗原相关。EDTA与Ca2+鳌合,导致血小板的结构发生改变,暴露出隐匿性抗原,抗原与抗血小板抗体结合,导致血小板聚集。(3)与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相关。GPⅡb/Ⅲa之间存在神秘表位,GPⅡb/Ⅲa需要Ca2+保持其二聚体结构,EDTA与Ca2+鳌合导致其结构发生变化,从而导致表位暴露在GPⅡb上,与抗血小板抗体结合发生聚集。但 EDTA依赖性抗体并不特异,除EDTA-PTCP外,也观察到EDTA依赖性白细胞聚集[11]。尽管目前的研究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各自的理论,但尚不能全部解释其发生机制。从图4可以看出,第2例EDTA-PTCP患者血小板形态异常,随着病情的恢复,当血小板未再发生聚集时血小板形态恢复正常,但无法明确是否与用药或者其他治疗相关。

  

  针对EDTA-PTCP目前提出了诸多解决方法,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不需要二次采血的方法,主要有加入阿米卡星及振荡法等,加入阿米卡星能较好地解聚血小板,但等待解聚的时间较长,且灵敏度和特异度存在个体差异[7-10];抽血后1 h内加入6.5 mg/mL阿米卡星能有效解聚血小板,但文献[11-12]的标本仅有2例,是否存在不能解聚的情况还需进一步研究;振荡法比较简便快速,但不能解聚血小板的概率高,且振荡后破碎红细胞也会对血小板的测定造成干扰[13]。第二类是需要二次采血的方法,主要有手工法、仪器稀释法、抗凝剂替代法等,目前手工法仍是血小板计数的金标法,缺点是操作复杂、耗时长;仪器稀释法准确,但因无抗凝剂的参与,采血稀释过程中容易发生血液凝固导致血小板减低[10];抗凝剂替代法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但多种抗凝剂依赖的患者不能采用此法。根据近来报道,迈瑞血细胞分析仪网织通道检测血小板效果较理想,迈瑞BC-6800和BC-69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PLT-O具有血小板解聚功能[14],血小板聚集标本与反应溶液(解离试剂)在42 ℃的恒温条件下混合,然后在1 400 r/min的高速涡旋中进行搅拌,在剧烈振荡中对血小板聚集的物理结构进行机械破坏,并通过检测系统逐一检测。在这种情况下,血小板聚集迅速有效地解离,血小板使用光学方法被准确计数,通过此方法能较好地解决EDTA-PTCP,但目前的研究并未对PLT-O进行时间分组[15-16]。

  

  本研究在前阶段实验中发现,即使采用PLT-O检测血小板,其计数仍会随着时间呈下降趋势,所以进行了补充实验,在10~18例标本中对PLT-O进行了时间分组,最终发现PLT-O优于PLT-I,而PLT-O中,采血后0~5 min内采用PLT-O上机检测的准确率为100.0%,故针对接受二次采血的非急重症患者,推荐使用此法。未加抗凝剂的仪器稀释后PLT-O虽然准确率为78.0%,10~18例标本中有2例偏差大于12.5%,但均为PLT-O大于手工法,考虑这其中存在随机误差,故对于静脉穿刺较难的婴幼儿和重症患者,采集末梢血仪器稀释后采用PLT-O为一种较好的方法。PLT-O随着标本放置时间延长,准确率呈下降趋势,这似乎与血小板聚集的严重程度相关,当血小板聚集特别严重时PLT-O准确率较低。18例标本1 h内PLT-O准确率为61.0%,但全部标本血小板计数均大于70×109/L,2020年中华医学会内科学会发布的《中国成人血小板减少症诊疗专家共识》指出,腰椎穿刺需要PLT≥40×109/L,肝脏活检需要PLT≥50×109/L,肾活检需要PLT≥100×109/L,牙科手术需要PLT≥(30~50)×109/L,一般大手术需要PLT≥50×109/L。故对于急需手术的患者,采血后1 h内采用PLT-O上机检测血小板仍为较好的一种方法,既为手术争取了时间,也不易导致误诊。

  

  本研究通过镜检发现,部分患者即使采血后立即上机检测同样发生了血小板聚集,而采血后0~5 min内PLT-O准确率为100.0%,PLT-I为77.8%,PLT-O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一问题,但因为病例有限,是否存在采用此法不能解决的患者还有待进一步收集数据验证。 本研究对迈瑞-69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PLT-O进行时间分组实验,因EDTA-PTCP个体差异较大,用均值和标准差来对比血小板计数不能准确反映出方法的准确性,故本研究最终采用准确率来评估方法的准确性。但本研究最准确的方法仍不能避免二次采血,如何能快速、准确又不需要二次采血的解决这一问题还需继续研究。

  

  综上所述,对于EDTA-PTCP患者,最准确的检测血小板计数的方法为采血后0~5 min内采用PLT-O上机检测,可有效缩短检测时间及减少误诊的方法为1 h内采用PLT-O上机检测。所以本科室针对EDTA-PTCP患者制订了以下复检方案:针对不是急查血小板计数的EDTA-PTCP患者,采血后0~5 min内采用PLT-O上机检测;对于静脉穿刺较难的婴幼儿和重症患者,采集末梢血仪器稀释后采用PLT-O上机检测;对于急查血小板计数的患者,采血后1 h内采用PLT-O上机检测。

  

  参考文献

  

  [1] 钟小婷,马祥波,胡志愿,等.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相关因素分析[J/CD].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2020,9(3):360-361.

  

  [2] CHAE H,KIM M,LIM J,et al.Novel method to dissociate platelet clumps in EDTA-dependent pseudothrombocytopenia based on the pathophysiological mechanism[J].Clin Chem Lab Med,2012,50(8):1387-1391.

  

  [3] 刘伟丽,朱宁,丁健.自身免疫性疾病合并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2例及文献复习[J].浙江医学,2017,39(21):1913-1915.

  

  [4] SAKURAI S,SHIOJIMA I,TANIGAWA T,et al.Aminoglycosides prevent and dissociate the aggreg-ation of platelets in patients with EDTA-dependent pseudothrombocytopenia[J].Br J Haematol,2003,99(4):817-823.

  

  [5] LIPPI G,PLEBANI M.EDTA-dependent pseudothrombocytopenia:further insights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prevention of a clinically threatening artifact[J].Clin Chem Lab Med,2012,50(8):1281-1285.

  

  [6] 李盛龙,赵丹.乙二胺四乙酸盐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研究进展[J].基层医学论坛,2012,14(19):2551-2553.

  

  [7] 常菁华,王剑飚.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的实验室解决思路[J].检验医学,2014,29(7):733-737.

  

  [8] 张莉.阿米卡星在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的探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7,38(2):269-270.

  

  [9] 黄小红,林晋,郜秋芳,等.EDTA依赖性血小板假性减少的分析与处理[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8,36(1):46-48.

  

  [10] 赵凯华,周雄辉,刘强,等.两种药物对EDTA依赖性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比较[J].西南国防医药,2013,23(6):15-16.

  

  [11] 巫小莉,周小棉,邓稳德,等.EDTA抗凝剂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计数的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07,23(4):578-580.

  

  [12] 张伟红,周小棉,巫小莉,等.抗凝剂依赖假性血小板减少症凝集血小板解离及机理研究[J].现代医院,2010,10(2):24-27.

  

  [13] 罗磊,朱建锋,王蓓丽,等.震荡法在纠正EDTA依赖的假性血小板减少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医学,2018,25(1):100-102.

  

  [14] LIN J,LUO Y L,YAO S Y,et al.Discovery and correction of spurious low platelet counts due to EDTA-dependent pseudothrombocytopenia[J].J Clini Lab Anal,2015,29(5):419-426.

  

  [15] DENG J,CHEN Y,ZHANG S,et al.Mindray SF-cube technology:an effective way for correcting platelet count in individuals with EDTA-dependent pseudothrombocytopenia[J].Clin Chim Acta,2019,502(12):99-101.

  

  [16] 周振忠,汪永强,袁平宗,等.网织红细胞检测通道检测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血小板的准确性[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9,16(18):2677-2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