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新
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人民医院口腔科, 广东惠州 516000
[摘要] 目的 分析口腔卫生与儿童龋齿的相关性,探讨预防儿童龋齿的有效方法。方法 选取2014年1—7月间于该院体检的3~6岁学龄儿童340例进行口腔检查,并对儿童家长发放口腔卫生问卷调查,统计儿童基本资料、甜食食用习惯、口腔卫生保健情况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进行体检的340例儿童中,有140患有儿童龋齿,患病率高达41.2%。通过问卷及统计学分析显示,甜食食用频率越少、食用甜食后漱口或刷牙、每日早晚刷牙、餐后漱口、开始刷牙年龄≤3岁、每季度定期口腔检查、睡前不食用零食的儿童,其口腔龋齿发生率较低。结论 口腔卫生行为与儿童龋齿危险性因素有显著联系。保持口腔卫生、坚持餐后漱口、经常刷牙、降低甜食食用频率是防治龋齿发生的重要措施。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 口腔卫生;儿童龋齿;相关性
[中图分类号]R7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5)01(b)-0077-02
龋齿是儿童时期常见疾病之一,患病率较高,可严重影响患儿生长发育与生活质量[1]。其致病因素多样化,不仅与生活环境、饮食习惯、家长教育指导有关,亦与儿童口腔卫生直接相关[2]。有学者指出,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能够明显缩减牙面受牙菌斑或食物污染时间,进而预防儿童龋齿[3]。为了更好地揭示口腔卫生行为与儿童龋齿的关系,该研究特选取该院于2014年1—7月间来该院体检的3~6岁140例儿童龋齿和200例健康儿童进行口腔卫生与儿童龋齿相关性调查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于2014年1—7月间于该院接受常规体检的340例学龄儿童进行口腔检查。男226例,女114例;其中3、4、5、6岁儿童分别有79、93、81、87例。纳入标准:3~6岁;无系统性疾病;乳牙列;患儿与家长均知情同意。
1.2 龋齿诊断方法
主要采用人工照明与自然光相结合方法,借助平面口镜、镊子等空腔工具对儿童牙齿进行检查,记录儿童口腔情况。龋齿诊断标准参考WHO《口腔健康调查基本方法》,具体为:①牙齿窝沟点隙或光滑面可见龋洞;②牙釉质下破坏明显,存在可探及软化洞底或洞壁。
1.3 口腔卫生调查问卷
自制调查问卷,统计患儿及家属一般临床信息,包括日常甜食摄入情况、日常口腔保养情况。
1.4 统计方法
将所选儿童按龋齿诊断情况划分为龋齿组和健康组,将统计数据输入至spss19.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计算,行χ2检验。
2结果
2.1总体状况
纳入340例体检儿童,检测龋齿患儿140例,占41.2%。其中3岁儿童中龋齿患儿21例,占26.6%;4岁儿童中龋齿患儿30例,占32.3%;5岁儿童中龋齿患儿32例,占39.5%;余57例均为6岁,占6岁儿童总体65.5%。其大体趋势为儿童年龄越大,龋齿发生率越高。
2.2 每日甜食摄入情况对比
日常甜食摄入频率较低、摄入甜食后漱口或刷牙儿童,更不易发生龋齿,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日常口腔卫生保健情况对比
健康组每日早晚刷牙、餐后漱口、开始刷牙年龄≤3岁、每季度定期口腔检查比率明显更高;龋齿组睡前食用零食比率明显更高,上述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结论
医学研究显示,龋齿直接病因为口腔牙菌斑,其内细菌酵解后产生有机酸,将导致口腔内pH值降低,进而导致儿童牙釉质受到侵蚀[4]。儿童正处于牙齿生长的黄金时段,一旦患龋,即可能对牙齿形态的发育带来严重影响,严重者甚至会对影响儿童骨骼的生长发育,威胁显著。
既往研究证实牙菌斑的形成与儿童生活环境及个人习惯有一定相关性。如陈志斌的研究指出,城镇儿童患龋率低于农村儿童[4];卫淑平的研究同时将儿童饮食卫生、家长口腔卫生保健意识纳入重要影响因素之一[5]。上述多项研究亦认为,口腔卫生习惯是儿童龋齿的直接影响因素。与既往研究结论基本一致,该研究同样认为甜食食用习惯、日常口腔卫生保健习惯在预防龋齿中具有重要作用。
首先,甜食食用习惯直接影响龋齿发生率。这可能是因为食用过多糖分,同时又未能及时清洁口腔,大量葡萄糖可能于口腔中氧化,其顶端多羟基与氧结合,最终形成葡萄糖酸,可导致口腔及牙菌斑pH值下降,达到一定酸度后,牙齿脱矿,进而形成龋齿[6]。甜食食用频率越高,牙齿在危险酸度暴露率越高;食用甜食后不清洁口腔,葡萄糖口腔内氧化量越多。因此,甜食食用频率越少、食用甜食后漱口或刷牙儿童,其患龋率越低。
其次,有效维护口腔卫生,可显著降低儿童患龋率。这是因为牙面上粘附细菌及食物残渣,形成牙菌斑,是导致龋齿的直接因素之一[7],同时食物发酵则为牙齿的腐蚀提供了能量基础及环境基础[8]。因此,减少口腔内食物残渣及细菌水平,是预防龋齿的有效措施。早晚刷牙、餐后漱口、尽早开始刷牙、睡前少食用零食,均为较为便捷而确切的措施。口腔检查则可使儿童及家长全面掌握儿童口腔情况,及时针对性制定口腔卫生保健方案,从而降低患龋率。
该研究同时还显示,儿童年龄越大,其患龋率越高,这提示患龋率可能具备一定累积性,进一步说明需要积极预防并早期治疗。
综上所述,儿童家长要高度注意培养儿童的口腔卫生行为和饮食行为,防止龋齿病的发生。此外,定期带儿童进行口腔健康检测能及早发现并及早得到控制,确保儿童口腔健康。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刘敏,高萍,孙鹏,等.2013年河北廊坊幼儿园5岁儿童龋齿患病率调查[J].中华医学杂志,2014,94(28):2201-2203.
[2]代其铭,郑美玲.博山区39个托幼机构儿童龋齿调查及干预措施探索[J].中国医药导报,2011,8(23):138-139.
[3]陈国娟,阮香莲.上虞市3~6岁儿童龋齿患病情况调查[J].中国妇幼保健,2009,24(13):1829-1830.
[4]陈志斌.3~6岁儿童龋齿患病状况及相关因素调查[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7):1052-1053.
[5]卫淑平.2~6岁儿童龋齿患病情况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0,18(10):813-814.
[6]高薇,刘洪,严俊,等.替牙期儿童龋齿与饮食及口腔卫生习惯关系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15):1786-1788.
[7]夏源,李伯灵,赵新华,等.广东省汕头市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改水后儿童龋齿患病情况调查分析[J].中华地方病学杂志,2013,32(3):309-311.
[8]曹志茹.北戴河区农村幼儿园3~6岁儿童龋齿发病情况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6):955-956.
(收稿日期:2014-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