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探讨腹横筋膜阻滞在腹部手术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龙川县中医院行腹部手术患者80例,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止痛方案;研究组采用腹横筋膜阻滞方案。比较两组术后不同时间段疼痛情况、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首次进食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结果:研究组术后苏醒时、6 h、12 h及24 h的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首次进食时间和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部手术术后镇痛采用腹横筋膜阻滞,能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缩短首次下床活动时间、进食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
关键词:腹部手术;术后镇痛;腹横筋膜阻滞;
腹部手术是临床常见的手术类型之一,其广泛应用于直肠癌、结肠癌、子宫全切、膀胱癌等疾病治疗中[1]。该术式虽然能有效切除病灶组织,但对患者机体造成的创伤也较大,术后疼痛剧烈,对生活质量及术后恢复带来不利影响。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患者对腹部手术术后镇痛的关注程度也越来越高[2]。所以为患者选择一种有效的术后镇痛方案是促进其术后恢复、提高生活质量的关键。以往临床多采用常规自控泵镇痛,但该方案存在一定的不足。腹横筋膜阻滞是一种局部阻滞技术,其在缓解患者术后疼痛方面效果显著,且近年来也被逐渐应用于腹部手术术后镇痛中,但现阶段对于该方案的应用研究相对较少。基于此,本研究对2019年1月-2020年12月在我院行腹部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腹横筋膜阻滞,探讨其对腹部手术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9年1月-2020年12月选取在本院行腹部手术的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37~73岁,平均(52.37±10.65)岁;腹部手术类型:直肠癌根治术15例,结肠癌根治术17例,全子宫切除术8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级28例,Ⅱ级12例。研究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38~75岁,平均(52.43±10.69)岁;腹部手术类型:直肠癌根治术18例,结肠癌根治术15例,全子宫切除术7例;ASA分级:Ⅰ级26例,Ⅱ级1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3]:(1)具备腹部手术治疗适应证,且顺利完成手术;(2)ASA分级为Ⅰ~Ⅱ级;(3)患者及家属对本研究内容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合并心、肝、肾及凝血功能异常;(2)存在明显呼吸系统或循环系统疾病;(3)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类药物;(4)存在严重精神疾病或认知障碍。
方法:(1)对照组采用常规止痛方案,手术结束后连接自动电子镇痛泵,采用酒石酸布托啡诺4~6 mg/24 h,氟比洛芬酯100 mg/24 h,托烷司琼5 mg/24 h,右美托咪啶50μg/24 h,将上述药物加入生理盐水中稀释至100 m L。设置输注速率为2 m L/h,患者自控镇痛剂量为1 m L,锁定时间为15 min。(2)研究组采用腹横筋膜阻滞方案,协助患者取仰卧位,将髂嵴和肋缘连线中点作为穿刺点,在超声引导下进行穿刺,待穿刺针抵达腹内斜肌和腹横肌间隙时,使用注射器回抽无血液后注射0.375%罗哌卡因(河北一品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13463,10 m L:75 mg) 1 m L。使用超声观察,确认药物在筋膜间隙均匀扩散后继续注射0.375%罗哌卡因19 m L。对侧肋缘下采用上述方案进行腹横筋膜阻滞。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段疼痛情况、术后恢复情况。(1)疼痛情况:在术后苏醒时、6 h、12 h及24 h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疼痛[4],使用1条长约10 cm的游动标尺,一面标有10个刻度,两端分别为0分端和10分端,总分为10分,分数越高说明疼痛越剧烈。(2)术后恢复情况:术后观察患者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首次进食时间和肠道功能恢复时间。
统计学处理:数据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段VAS评分比较:研究组术后苏醒时、6 h、12 h及24 h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段VAS评分比较(,分)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比较:研究组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首次进食时间和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比较(,h)
讨论
腹部手术术后疼痛主要表现为切口疼痛、手术操作产生的内脏疼痛、炎性疼痛等[5]。通常情况下,腹部手术术后疼痛早期主要出现在术后1~2 h,而术后4~12 h可达到峰值。若未采取有效镇痛措施,术后剧烈疼痛则会导致患者肌肉、脏器痉挛[6],不仅影响术后恢复,还会降低生活质量。因此,为了确保患者术后正常恢复,提高生活质量,临床常给予自控镇痛措施。但由于腹部手术创伤较大,常规镇痛方法无法满足术后镇痛需求,存在一定不足。因此,当前临床主要目标为寻求更安全、简单、有效的镇痛方法,以提高患者术后镇痛效果。腹横筋膜阻滞是将镇痛药物注入腹横筋膜部位而发挥镇痛作用的一种外周神经阻滞麻醉镇痛方法,相比于自控镇痛措施,该镇痛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减少麻醉药物对其他部位的影响[7],有效维持术中、术后镇痛效果,具有用药少、安全性高等特点,故广泛应用于腹部手术中。
本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腹横筋膜阻滞的患者,其术后苏醒时、6 h、12 h及24 h的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常规止痛方案(P<0.05),与陈贵金[8]研究结果相似,说明采用腹横筋膜阻滞能有效减轻腹部手术患者的术后疼痛。腹横筋膜阻滞能有效阻断前腹壁的神经支配,减轻患者的腹部内脏痛、切口疼痛及炎性疼痛[9]。同时,经超声引导下注入局部麻醉药物,不仅能减少对周围组织的损伤,还能确保局部药物的均匀扩散[10],使局部保持相对较高的药物浓度,并直接作用于腹部,进而提升镇痛效果,最大程度减轻患者疼痛。此外,本研究还发现,研究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首次进食时间和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说明腹横筋膜阻滞能有效促进腹部手术患者术后恢复。腹部手术的应激反应、手术操作、机械性创伤和感染在一定程度上会损伤患者的肠胃组织,使肠胃蠕动功能恢复缓慢,不能正常进食,所以术后需要加强活动,以刺激肠胃,促进蠕动,进而恢复消化功能[10]。但由于大多数患者术后活动会牵拉切口而引发疼痛,进而产生对术后疼痛的恐惧心理,导致术后下床活动依从性降低,延长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同时长期卧床还会使患者肠道蠕动时间和排气时间缓慢,不利于术后进食,影响术后恢复。因此,疼痛的减轻能有效缓解患者机体应激反应,改善其肌肉、脏器痉挛状态,使身体拥有一个良好的生理恢复环境,对促进机体功能恢复具有积极意义。同时,减轻术后疼痛还能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使其保持良好情绪,利于促进术后恢复。腹横筋膜阻滞是在患者腹内斜肌与腹横肌之间注入局部麻醉药物,阻滞T7~T12肋间神经、腹股沟周围神经与腹前壁神经传导,进而抑制腹部痛觉信号向神经中枢传导,以缓解切口牵拉痛、腹腔组织疼痛、炎性疼痛,使患者轻松、舒适地开展术后活动,有利于提高术后下床活动积极性,缩短术后下床时间[11]。相比于常规术后镇痛方法,腹横筋膜阻滞还可以缓解患者气腹所致的颈肩部疼痛,使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四肢疼痛症状减轻,改善患者机体应激反应、腹部肌肉和肠胃组织痉挛状态,更好地促进肠道蠕动,提高肠道功能恢复,加快进食时间。但是本研究也存在一定不足,如虽然本研究结果显示腹横筋膜阻滞具有显著术后镇痛效果,但对于腹横筋膜阻滞的局部药物选择、混合药物比例、安全剂量等尚缺乏明确标准,还需后续开展更为深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