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冬梅
绵阳市人民医院 四川省绵阳市 621000
【摘 要】在临床治疗过程中,经常需要对无菌体液进行病原学检查,从而快速、准确的诊断出患有感染疾病患者的病原学,做好病菌的耐药性检测工作,采用针对性的方法和药物进行治疗,降低疾病的感染率,控制患者病情的恶化。因此提高对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的无菌体液病原学检测具有非常重要意义,可以通过加强对无菌体液送检率的控制,严格管理检测标本的方式,来提高临床治愈率。本文以一名患有真菌性腹膜炎疾病的患者为例,对引发该疾病的棕黑腐质霉进行病原学检测,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意见。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微生物实验室;无菌体液;病原学检查
作为一种临床常见疾病,细菌感染的危害性极大,病菌很容易出现大范围的传播和扩散,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甚至产生致命危害。血液之类的无菌体液形式的感染病的影响性最为显著,具有极高的死亡率,会直接影响感染者器官功能。
1 资料分析
将我院于2013 年1 月收拾的1 例真菌性腹膜炎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该男性患者年龄为83 岁,入院时存在浑身乏力的症状,运动时症状更加明显,半年后还存在下至足部肿胀的症状,经临床检查确诊患有慢性肾功能不全疾病。对患者进行长期的腹膜透析治疗,治疗过程中可以观察到患者还伴有腹部疼痛感、咳嗽、腿部浮肿、透出液浑浊等现象。实验室检测结果显示患者的单、双核细胞的比例为2/3,透析后液中白细胞和细胞总含量分别为390×106/L 和400×106/L,临床治疗药物为抗渗素,包括:美罗培南、万古霉素和头抱吠辛。
取得的无菌体液使用BD 血培养瓶进行培养,病菌逐渐呈现出绒球状,进行进一步的耐温检测,可明确为腐质霉属,通过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病原学检测的方式对感染该疾病的无菌体液进行研究。
2 实验室检查
将穿刺腹透液中的真菌在BD 血培养瓶进行为期52 小时的培养,培养设备发出警报,说明该无菌体液的病原学检测呈现阳性,即具有感染性,是引发症状的根本原因。将培养瓶中的病原体进行涂片病理检查,可以观察到病菌的形态为丝状,属于真菌中的一类。
为了进一步明确无菌体液的病理特征,可使用真菌基础分离培养基即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玉米粉琼脂培养基、母种培养基即PDA 培养基和察氏培养基等几种培养基对真菌进行分离、转种和培养,查看病菌所表现出的群落形态,为分析无菌体液病原学提供依据。培养基在保持28℃的状态下,进行一段时间的培养,只有SDA培养基中病菌繁殖速度较快,最终形态为浅黑色絮状,而其他培养基为呈现为松软的羊毛形态。
分子测序:
引物:ITS15-TCC GTA GGT GAA CCTGCG G-3。
具体的反应要求如下:在无菌体液处于预变性阶段,要将72 摄氏度的温度保持一分钟,之后依次进入变形和退火阶段,需要的温度分别为95 和50 摄氏度,维持时间均为30 秒,最后在72 摄氏度的环境下进行延伸,这个过程为一个循环,需要进行30 次。将实验室病原学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和对比,可知其99% 的性质同棕黑腐质霉相一致。
3 讨论
棕黑腐质霉是一种腐生真菌,广泛的分布在自然界的中性或者碱性的土地中,有大约59 种丝裂孢子囊菌透明丝状真菌。PDA 上菌落成蓬状形,快速生长,菌落在生长到7d 后可以达到1cm。SDA 上菌呈白色或者是浅灰色,形状是絮状,生长速度也非常快。
分析不同培养基中病菌的群落状态,CEA 及察氏培养基中病菌形态松软,呈现分层的状态,最终颜色为橄榄黑色,中间还包括一部分棕色真菌孢子,生长后的真菌孢子在梗部位置出现了多个分支,颜色一般是浅宗色或者是笔直状。[2] 由于孢子的特征性的鉴定,因为产生了两种特征性的孢子,其中一种的厚壁粉孢子开头是圆形、细胞壁光滑的;另一种间生厚壁孢子呈现暗棕色,形状为球形或者是长椭圆形。
近年来,对长期腹膜透析患者继发真菌感染的报告经常有报道。由于此类患者的免疫力非常低下,还患有直肠癌,腹膜经过透析后的真菌性腹膜炎,出现了酵母样菌和丝状真菌。真菌性腹膜炎占以了腹膜炎的2% ~ 6%。由于引发真菌性腹膜炎同导致念珠菌性腹膜炎的病院真菌具有很大的相似性,所以在研究过程中要进行详细的实验室检测和观察,只有确认检测结果呈现阳性,才能进一步判断是否为棕黑腐质霉。[3] 本研究在治疗和观察过程中利用抗感染药物进行治疗,以期增强患者的抵抗力,提高患者体内血浆白蛋白的含量。因当前我国对于真菌性腹膜炎疾病的研究不够深入,缺乏治疗经验,可以应用血液透析法进行治疗,辅以 伊曲康唑胶囊,改善患者预后。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汪峰, 刘彩林, 廖亚龙, 汪月, 孙自镛. 应用16S rRNA 宽范围聚合酶链反应快速检测临床无菌体液感染[J]. 检验医学,2011(12):865-868.
[2] 晋兴, 黄波, 武爱荣, 周娜, 李曼,曹义战. 血液或无菌体液培养阳性标本中病原菌检测结果分析[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29):5708-5712+5715.
[3] 梅凌英. 无菌体液培养使用血瓶增菌和直接接种法探讨[J]. 中国保健营养,2013(04):520.
[4] 蒋燕群, 卫国, 倪语星. 应用全自动血培养仪提高血液、无菌体液培养阳性率[J]. 中华医学检验杂志,1999(0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