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儿科医学论文范文,儿科医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遵义市学龄儿童手卫生现状分析及干预对策

  • 投稿
  • 更新时间2021-06-30
  • 阅读量53次
  • 评分0

摘    要:目的:探究遵义市学龄儿童手卫生情况,并提出行为干预措施。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8月6~12岁学龄儿童600例,调查手卫生情况;随机分为两组,各3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宣教;试验组给予家庭-学校-社会联合卫生宣教。比较两组宣教效果。结果:遵义市小学学龄儿童对手卫生的知晓率较低,依从性较差,正确率较低。主要影响因素为家长学历、手卫生知晓率、学校环境等。试验组干预后手卫生实施情况评分和手卫生知晓率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遵义市学龄儿童的手卫生现状较差,需临床针对具体情况应用家庭-学校-社会联合健康教育方法,进行讲座开展,加强宣传,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儿童的手卫生认识,减少患病率。
关键词:遵义市 学龄儿童 手卫生 现状分析 干预对策



本研究则以遵义市6~12岁学龄儿童为研究对象,探究其对手卫生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给予儿童不同的健康教育方式,以便于为临床发展做出基础贡献。

资料与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8月6~12岁学龄儿童600例,平均年龄(6.03±0.34)岁;其中男321例,女279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0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遵义市城区、所辖县及县级市小学生,年龄6~12岁;(2)儿童均知情,并同意参与本研究,监护人及学校老师积极配合;(3)无重大疾病。
排除标准:(1)不愿参与本研究与调查;(2)对测试内容不能准确理解;(3)双手肢体存在障碍。
研究方法:对相关文献进行研究阅读,并与专家进行讨论,结合遵义市及其周围县、市等实际情况设置调查问卷,调查的内容包括遵义市学龄儿童居住环境,学龄儿童对手卫生的知晓度、依从性、正确率,监护人的学历、工作情况、卫生行为习惯,学校对手卫生的管理、文化氛围,教师的卫生习惯及对手卫生的管理控制能力等。采用现场发放问卷,现场回收的方式进行调查。
干预方法:(1)对照组采用常规手卫生宣教,主要通过宣传手册的方式提高儿童对手卫生的认识,其中主要包括手卫生的内容、手卫生的必要性、手卫生的主要方法等。(2)试验组采用家庭-学校-社会联合宣教,社区积极开展手卫生讲座,聘请专业技术较强的专家为居民讲解手卫生的必要性、手卫生对流行病的预防作用等,并告知居民如何做好手卫生工作。同时在小区内安装宣传展板,并开展家长卫生课堂,提高学龄儿童家长对手卫生的重视程度。增设学校、教师手卫生教育,学校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手卫生习惯,烘托手卫生文化氛围,按时洗手等,加强学校手卫生管理质量。
观察指标:对各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并对健康教育实施1年后的儿童进行调查,主要对比两组儿童的手卫生实施和知晓情况。实施情况判定主要根据儿童的洗手频率、洗手操作正确性、洗手是否应用洗手液;手卫生知晓情况,则包括对手卫生的实施重要性、正确洗手操作步骤,洗手对流行病的影响等。满分均为100分,分数越高表示儿童的实施情况越好,知晓率越高[1]。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问卷情况:本次研究共发放600份调查问卷,有效回收600份,收回率达100.00%。
家长对儿童手卫生的影响:不同学历的家长和不同工作层次的家长手卫生依从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家长学历和工作类型是对儿童手卫生造成影响的主要因素,学历越高、工作越好儿童手卫生依从性越好。见表1。
表1 家长对儿童手卫生的影响

学校环境对儿童手卫生的影响:学校的手卫生管理、文化氛围、教师卫生行为习惯和教师对手卫生的管理能力均是对儿童手卫生依从性造成影响的主要因素,手卫生管理强度大,学生的手卫生依从性好。见表2。
表2 学校环境对儿童手卫生情况的影响

两组儿童的手卫生实施评分和手卫生知识知晓率评分情况:试验组儿童的手卫生实施评分和手卫生知识知晓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儿童手卫生实施评分和卫生知晓率评分比较

讨论

从实际情况来看,当前学龄儿童的手卫生情况较差,儿童对手卫生的依从性较低,洗手错误率较高,而且儿童的洗手知晓率较低。在这种情况下,加强学龄儿童的手卫生尤为重要。手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人体的手每天要接触大量细菌、真菌和病毒,手卫生是流行性疾病和传染性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加强人们对手卫生的认识是减少儿童患病率的主要措施[2]。本研究结果显示,对学龄儿童手卫生习惯和依从性造成影响的主要因素为家长的学历、行为,学校的环境氛围和教师的卫生习惯等,在这种情况下,加强儿童的手卫生,促进其养成良好习惯,还需要从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进行联合宣教,从而提高学龄儿童对手卫生的认识,积极参与手卫生实施,养成良好习惯[3]。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将健康教育课程与学校的网络、广播等多种教育形式进行结合,提高儿童的认知,转变态度,使儿童的自我保健意识加强,建立健康行为,教师可以通过开展主题班会、现场体验、绘制黑板报、海报制作等方式对手卫生知识进行普及,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到教育活动中,产生认知、态度、行为的变化。教师和家长要以身作则,定期洗手,并将正确的洗手方式教给学生。家长则需要创建良好的手卫生环境,每日儿童回家,需要叮嘱儿童先洗手,在玩过玩具或写完作业后,也需要叮嘱儿童洗手,并同样严格要求父亲,在家中设立相关标准,父亲需要积极配合母亲,从而为儿童养成良好习惯[4]。社区则需要加强手卫生宣传活动,在小区的宣传栏处张贴手卫生海报,并定期组织亲子活动,促进儿童与父母积极参与,围绕手卫生展开竞赛,从而保证提高儿童的手卫生认知,养成良好习惯[5]。本研究将家庭-学校-社区联合宣教后,结果显示儿童手卫生实施情况评分和手卫生知晓率评分均显著高于采用常规宣教方式的对照组,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在学龄儿童手卫生中将家庭-学校-社会联合宣教方法进行应用,其效果显著,可将儿童的手卫生知晓率进行提高,保证儿童养成良好的手卫生习惯,临床意义显著,可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符霞.深圳市幼儿园儿童手部卫生干预效果评价[D].广州:南方医科大学,2017.
[2]周琦,刘承芳,张林秀,等.贵州贫困农村学校小学生洗手卫生行为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15,36(4):485-487.
[3]高宁,倪莲芳,黄丽,等.深圳市儿童医院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现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全科护理,2019,17(29):3705-3707.
[4]熊亮,印爱珍,马乐龙,等.2016-2018年某儿童医院护理员手卫生知信行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9,18(10):942-947.
[5]王素婷.基于知信行模式理论的住院患儿手卫生健康教育效果评价[D].武汉:武汉轻工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