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小儿夜啼是儿科常见病,长期发展对患儿与家长的健康均有影响。由于儿童表达能力有限以及夜啼病因众多,常导致病情延误。该病多由内外因导致:外因主要责之外邪,内因主要责之脾寒、脾胃不和、心热、神不安等。五音疗法是祖国医学重要的外治方法之一,基于中医五行理论,通过“实则泻其子,虚则补其母”,“虚则补之,实则泻之”以及五脏生克制化等中医基本理论,配合其它内外治法,不失为提高疗效的一大途径。
关键词: 五音理论; 小儿夜啼; 脏腑辨证;
小儿夜啼,指婴儿在夜间啼哭,时哭时止,或于夜间定时啼哭,或通宵达旦,但白日如常的一种病证[1]。睡眠是婴幼儿脑发育的重要过程,严重的睡眠问题对于其生长发育与免疫力有着重要影响[2]。长远来说,睡眠障碍对其未来的神经、心理、认知等方面均会产生影响[3]。造成小儿夜啼的原因有先天和后天两种,先天主要是由于母体素虚寒或性情急躁易怒,以致胎儿受扰;后天主要责之于受寒、积热、暴受惊恐等[4]。其病位多责之于脾、心、肾、胆。
目前中医临床对于小儿夜啼的治疗,分为内治和外治两种[5],内治法即是一般中药汤剂疗法,外治法通常使用推拿、针灸、外敷、耳穴、钙剂等方法[6],但五行音乐作为外治法用于治疗该病的案例尚无。本文将结合临床常规治疗方法与之进行可行性分析,以期为提高临床疗效提供新的途径。
1、 小儿夜啼病因病机
1.1、病因
《幼幼集成》[7]中对于小儿夜啼的原因阐述为:“小儿夜啼有数证:有脏寒、有心热、有神不安、有拗哭。此中寒热不同,切宜详辨”。其中拗哭属于生理现象,“凡夜啼见灯即止者,此为点灯习惯……实非病也。夜间切勿燃灯,任彼啼哭,二三夜自定”,即是小儿夜间啼哭而看见灯光就停止的行为属于点灯的习惯,而不属于疾病。除此之外,小儿夜啼之病因可分为先天与后天,后天因素常占主要地位,后天因素又可分为外因和内因,外因主要是由于感受外邪,内因可为脾寒、心热、惊恐、食积等。
1.2、病机
阳胜不入阴,阴虚不纳阳,小儿夜啼总属阴阳失调;心为君主之官,主神明,基本病机是心神不宁[8]。
1.2.1、肺失宣肃
小儿夜啼的外因多为感受外邪。《灵枢·邪客》:“今厥气客于五脏六腑,则卫气独卫其外,行于阳,不得入于阴……故目不瞑。”小儿乃稚阴稚阳之体,易感外邪,常表现出肺失宣肃的症状。风为百病之长,易兼夹他邪:风寒之邪直中三阴,脾胃受寒表现为腹痛而夜啼;小儿为纯阳之体,阳常有余而阴常不足,风邪侵袭机体容易化热而侵袭机体,风热之邪壅滞肺气致使鼻息不畅,影响小儿睡眠;肺为娇脏,喜润恶燥,燥邪伤肺,肺燥津伤,阴阳失调,也可引发不寐[5]。
1.2.2、脾胃虚弱
《诸病源候论·小儿杂病诸候》[9]:“小儿夜啼者,藏冷故也。夜阴气盛,与冷相搏则冷动,冷动与脏气相并,或烦或痛,故令小儿夜啼也。”石婵[10]等认为夜啼多是由于脾胃虚弱或护养不当导致寒邪侵犯,寒盛则痛,故发为夜啼。胃不和则卧不安,脾胃居于中州,为气机阴阳升降的枢纽,小儿脏腑娇嫩,喂养失当易导致食积,引起脾胃受损,脾胃不和,阴阳失交,发为夜啼。
1.2.3、心经火热
小儿心肝常有余,常郁而化热,仝志启[11]认为小儿白天不啼哭是因白昼属阳,阳热可随之而解,夜间阳入于阴,则心经之热无从宣泄,故作啼哭。
1.2.4、胆虚惊恐
《素问·灵兰秘典论》:“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幼科释谜》云:“小儿脏腑脆弱,易于惊恐”。刘弼臣[12]也认为小儿属少阳之体,稚嫩脆弱,容易受外界惊吓刺激。胆虚患儿更易因外界刺激出现夜间惊悸不宁之证。
2 、五音疗法
《白虎通·礼乐》云“调和五声,以养万物”。《史记·乐书》云“动荡血脉、通流精神而和正心也”。《灵枢·五音五味》云:“宫音悠扬协和,助脾健运,旺盛食欲……羽音柔和透彻,发人遐思,启迪心灵。”药,乐二字音义同源,古人将“乐”与“药”等同看待,说明我国早已将音乐作为治疗方法,从而证明了五行音乐疗法的起源之早[13]。在中医五行音乐理论中[14],木、火、土、金、水分别对应角、徵、宫、商、羽,也即分别对应肝、心、脾、肺、肾。
肝,应木,木乐以角调为基本,角调生机勃勃、悠扬盎然,调达而直率,主要代表乐曲有《玄天暖风》、《碧叶烟云》等;心,属火,以徵调为基本,热烈且欢快,主要代表乐曲有《荷花映日》《雨后彩虹》等;脾,应土,脾乐以宫调为基本,其乐平和悠扬醇厚,主要代表乐曲有《黄庭骄阳》、《玉液还丹》等;肺,应金,金乐以商调为主,商音萧瑟凄凉、慷慨悲壮、高亢雄伟,主要代表乐曲有《晚霞钟鼓》、《秋风清露》等;肾,应水,水乐以羽调为基本,其调风格清纯、凄凉幽怨,萧瑟柔润而深沉,适应肾水之润下的特点,主要代表乐曲有《伏阳朗照》、《冰雪寒天》等。
林法财[15]提出,五音疗法选择音乐进行治疗可基于脏腑进行辨证。笔者认为脏腑辨证可根据“实则泻之,虚则补之”理论选取适合患儿病情的音乐进行治疗:使用“实则泻之”的五音疗法:体内有实邪时,通过五音疗法,聆听该脏的音乐来泻此脏,从而使机体重新恢复平衡状态,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虚则补之”的五音疗法,指当患儿疾病是由于正气不足造成的各种病证时,通过聆听所虚之脏对应的音乐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3 、五音疗法治疗小儿夜啼理论初探
据林法财[15]对于五音理论与辩证施乐的研究,可将乐曲的选择与播放的原则分为两类,即通过脏腑辩证与情志辩证两方面来选择施乐。本文将探讨脏腑辩证下基于五行生克制化的小儿夜啼论治。
3.1、从肺论治
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易感外邪,但可通过提高自身正气来防治夜啼。肺主气,肺气健旺,则卫外之力强盛,肺气虚弱,则卫外不固,易感邪而啼。虚则补之,在内服中药补肺益气的同时,给予商调音乐干预,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扶正祛邪的能力。
3.2、从脾论治
小儿脾胃常虚弱,此类患儿常采用补益脾胃的方法来治疗。脾胃虚寒则温中健脾,脾胃不和则调和脾胃。
3.2.1、温中健脾
患儿脾寒内生夜啼多伴有面色青白,腹痛喜温喜按,大便溏薄,指纹淡红而内沉,舌黯苔白。治宜温中健脾,养心安神。根据中医五音理论,在实施小儿推拿或常规服药的过程中,播放宫调及羽调曲目,脾肾双补,使脾气健运;播放徵调曲目,养心安神。三调同施,补心脾肾,达到温中健脾,养心安神之效。
3.2.2、调和脾胃
小儿脾胃不和夜啼多伴有纳差,腹胀,嗳气,便秘等症状。治宜调和脾胃。宫音在五脏侯脾,可直接作用于机体的脾胃系统,脾胃主五谷的消化与吸收,也主全身气机的升降与协调[5],对于脾胃不和所致夜间不安而啼哭的患儿,通过适度的宫音治疗,以促进脾胃中州的运化,从而使脾胃得安而卧,夜则能寐。
3.3、从心论治
患儿属心经火热证,夜啼多伴有喜仰卧,蹬衣揭被,面红唇赤,指纹青紫,舌尖红苔白。治宜清心泻火,宁心安神。羽调,五行属水,曲调清润,具有宁心降火之效[16],对于该类患儿,给予羽调宁心降火,可使心火得降,神安而寐。
3.4、从胆论治
患儿属胆虚惊恐证,夜啼多伴有惊啼叫扰、鼻周唇周泛青、脉弦滑、苔腻等。其治法是补心胆气,定惊安神。胆虚惊恐型夜啼的患儿,聆听角调音乐,可以补肝胆气,从而减少惊啼的发生,聆听角调音乐,还可使肝木生发,情志舒畅,去惊悸而不寐亦医。
4、 总结
中医五行音乐疗法有着悠久的历史,属于中国传统外治法的一种,具有无痛苦、无伤害的优点[17],即使小儿形体娇嫩,在治疗过程中聆听音乐也不会产生排斥,患儿及家长接受度较高,故具有可大范围推广的优势。除此之外,儿童对外界反应较为强烈,对外界具有较大好奇心,应用五行音乐疗法,可以使其在夜间啼哭时转移注意力,从而减轻疾病带来的病理痛哭,更有利于其入睡。综上所述,五音疗法是否适用于小儿夜啼,值得各位学者深入探讨。
[1] 马融.中医儿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114.
[2]刘玺诚.儿童睡眠与睡眠障碍现状与进展[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2,20(09):773-775.
[3]方凤,童岗,王亚莉,等.国内外小儿睡眠障碍研究资料综合分析[J].医学信息,2007,(07):1238-1241.
[4]麻玲霞,谢静.中医治疗小儿夜啼综述[J].中医儿科杂志,2018,14(05):82-84.
[5]温正育,陈玉燕.儿童睡眠障碍中医药研究综述[J].中医儿科杂志,2019,15(02):88-92.
[6]贺婷,余舒,陈希蒙,等.小儿推拿治疗夜啼的研究概况[J].湖南中医杂志,2019,35(05):186-187.
[7]陈复正.幼幼集成[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14-315.
[8]贺婷,余舒,陈希蒙,等.廖品东教授运用小儿推拿治疗夜啼经验[J].中医儿科杂志,2019,15(03):26-28.
[9] (隋)巢元方,王旭东校证.巢元方医学全书[M].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8,12:334.
[10]石婵,胡淑萍.夜啼多为“寒”作祟[J].光明中医,2016,31(14):2032-2033.
[11]仝志启.浅谈小儿夜啼的病因病机和辨证[J].陕西中医,2009,30(10):1407-1408.
[12]刘弼臣.论小儿体禀少阳[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
[](1):35.
[13]吴志芬,丘述兴,谢万着.中医五音疗法综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71):25-26.
[14]郝万山,素心.妙音通经焕新生──五音治疗原理[J].中国气功科学,2000,(12):42-43.
[15] 林法财.基于《黄帝内经》五音理论探析辨证施乐[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8,33(12):5535-5537.
[16]刘占文,马烈光.中医养生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45-46.
[17] 李元琪.浅论《黄帝内经》五音治疗思想及现代临床应用价值[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8(12):1441-1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