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儿科医学论文范文,儿科医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针刺配合推拿对小儿脑性瘫痪精细运动功能的疗效观察

  • 投稿
  • 更新时间2022-06-06
  • 阅读量39次
  • 评分0

摘    要:目的:探究在小儿脑性瘫痪患儿中采用针刺配合推拿手法治疗对其精细运动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20年3月-2021年3月收治的94例小儿脑性瘫痪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针刺联合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推拿手法。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前与治疗3个月后精细运动功能评分、Peabody精细运动发育量表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精细运动功能评分、Peabody精细运动发育量表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患儿精细运动功能评分、Peabody精细运动发育量表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脑性瘫痪患儿中采用针刺配合推拿手法治疗可改善患儿精细运动能力,提高患儿日常生活能力。

关键词:小儿脑性瘫瘓;针刺治疗;推拿手法;精细运动功能;


小儿脑性瘫痪临床发生率较高,是由婴儿的非进行性脑损伤引起,多由于出生后大脑发育不成熟,导致发作性缺陷和各种运动障碍,对其成长造成严重影响[1]。精细运动是指通过移动手和手指等部位的小肌肉或肌肉群,结合感知和注意力的认知活动来完成任务的能力。针刺和推拿作为中医治疗的主要方法,通过辨证施治,对穴位进行针刺、推拿,从而发挥舒筋通络等作用[2]。本研究观察针刺配合推拿手法治疗对小儿脑性瘫痪患儿精细运动功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选取2020年3月-2021年3月收治的94例小儿脑性瘫痪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男25例,女22例;年龄2~6岁,平均(4.01±0.56)岁;痉挛型36例,肌张力低下型4例,不随意运动型3例,混合型4例;足月产20例,早产27例。观察组男26例,女21例;年龄2~5岁,平均(3.94±0.49)岁;痉挛型35例,肌张力低下型3例,不随意运动型4例,混合型5例;足月产22例,早产25例。家属对本研究内容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通过。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符合小儿脑性瘫痪诊断标准[3];(2)患儿年龄≤6周岁;(3)临床研究资料完整。

排除标准:(1)合并凝血功能障碍;(2)合并心、脑血管系统疾病;(3)合并精神疾病;(4)治疗依从性差,不配合研究者。

方法:(1)对照组患儿采用针刺联合常规治疗,常规治疗包括给予药物及对患儿进行康复训练,如:发音练习、吞咽训练、步态训练等。针刺选取本神、脑空、四神针、神庭、脑户、运感区、下肢运动区、腕三针、挛三针、下肢感觉区、踝三针,将穴位皮肤消毒,头部穴位进针时,针尖与头皮保持30°夹角快速进针,其他穴位进针方法采用常规进针方式,即将针尖抵于皮肤上方,用拇指和食指捻动针柄,将针尖刺入穴位,行针时间30 s,留针时间1 h,每10 min行针1次。针灸1次/d,每周休息1 d,连续治疗3个月。(2)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推拿手法治疗,医护人员帮助患儿放松面部肌肉,并通过推、拿、按、摩、揉、捏、点、拍等手法轻揉患儿面部内外侧肌肉,对患儿舌根进行按压,将下颌缓慢抬高,每次保持20 min;选取足三里、地仓、下关以及颊车等穴位进行按揉,每穴位按揉时间约1 min,早晚各1次。推拿1次/d,每周休息1 d,连续治疗3个月。

观察指标:(1)精细运动功能评分:分别于治疗前与治疗3个月后采用精细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MFM)评估患儿的精细运动功能,该量表共分为A、B、C、D、E五个区,其中A为视觉追踪、B为上肢关节活动能力、C为抓握能力、D为操作能力、E为手眼协调,共包含61个条目,其评分越高表示患儿的精细运动功能越强[4]。(2)Peabody精细运动发育量表评分:分别于治疗前与治疗3个月后采用Peabody精细运动发育量表(PDMS-FM)评估患儿的运动发育情况,该量表包括紧握以及视觉运动内容,共包含98个条目,根据患儿的完成情况进行评分,评分越高表示患儿的运动发育情况越好[5]。(3)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分别于治疗前与治疗3个月后采用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评估患儿日常生活能力,该量表总分为100分,日常生活能力与量表评分呈正相关[6]。

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分析,以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经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精细运动功能评分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精细运动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3个月后,精细运动功能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精细运动功能评分比较(,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Peabody精细运动发育量表评分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Peabody精细运动发育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3个月后,Peabody精细运动发育量表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Peabody精细运动发育量表评分比较(,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3个月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讨论

小儿脑性瘫痪是一种难治性疾病,属于中医学“五迟”范畴,在我国的发生率为0.2%,随着社会发展,医疗水平不断进步,新生儿的死亡率呈下降趋势,但脑性瘫痪患儿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尤其是重症脑性瘫痪患儿的发生率最高[7]。小儿脑性瘫痪的临床表现主要为运动发育落后、运动模式及姿势发生异常、原始反射延迟消失、矫正反射及平衡反应延迟出现、肌张力异常等,对患儿及家属的生活产生严重影响。引起小儿脑性瘫痪的原因较多,如高龄产妇、早产、多胎产、孕期酗酒、吸毒或精神疾病、出生过程中胎儿出现颅内出血、缺血与缺氧性脑病以及出生后出现感染、中毒等[8]。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患儿精细运动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在小儿脑性瘫痪患儿中采用针刺治疗配合推拿手法治疗可提高患儿精细运动功能评分。本研究与赵秀英等[9]研究结果相似。分析原因,通过针刺可提高患儿脑能量代谢及利用率,为患儿增加供氧,从而改善脑部微循环,而推拿具有调节血气、通经的作用,从而可改善患儿精细运动功能。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患儿Peabody精细运动发育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在小儿脑性瘫痪患儿中采用针刺治疗配合推拿手法可提高患儿精细运动发育,本研究与张璞等[10]研究结果相似。分析原因为多数运动发育迟缓是由大脑出现损伤导致,部分患儿则是由遗传等因素导致,而针刺具有疏通督脉、强脑、补髓等效果,通过对患儿进行推拿,发挥补肾壮阳作用,促进患儿发育,从而改善患儿的精细运动发育。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患儿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在小儿脑性瘫痪患儿中采用针刺治疗配合推拿手法可提高患儿的日常生活能力。本研究与侯新芳[11]的研究结果相似。分析原因为针刺治疗配合推拿可促进患儿血液循环、改善肌张力、协调运动、缓解肌肉痉挛、增加肢体活动度,从而改善患儿的日常生活能力。

综上所述,在小儿脑性瘫痪患儿中采用针刺配合推拿手法治疗可改善患儿的精细运动能力,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