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 冲
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儿一科,河南南阳 473000
[摘要] 目的 分析新生儿晚发型败血症的临床特点以及病原学特点。方法 收集2012年1月—2013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晚发型败血症新生儿65例,回顾分析临床特点以及病原学特点。结果 新生儿晚发型败血症缺乏特异性临床症状及体征,感染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阳性菌,对于青霉素的耐药性较高,对于喹诺酮类以及氨基糖苷类敏感性较高。结论 新生儿晚发型败血症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主要感染途径为脐部、皮肤以及呼吸道,治疗应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生素进行治疗。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 晚发型败血症;新生儿;临床特点;病原学
[中图分类号] R722.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5(c)-0147-02
新生儿败血症根据发病时间可以分为早发型以及晚发型两类,其中,晚发型属于感染性疾病,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其临床表现缺乏典型性,无特异性的体征、症状,临床表现具有多样化,极易发生漏诊[1]。近年来,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细菌耐药越来越明显,这为临床治疗带来了极大的挑战[2]。本文回顾分析了新生儿晚发型败血症的临床特点以及病原学特点,以期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2年1月—2013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晚发型败血症新生儿65例,其中,男39例,女26例,日龄在7~28d之间,平均为(14.3±2.6)d;53例为足月儿,12例为早产儿;入院时体重在1.85~4.5 kg之间,平均为(2.9±0.5)d。
1.2 方法
详细记录患儿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胎龄、性别、出生情况、实验室检查、主要临床表现等。患儿在接受抗生素治疗前,均严格进行局部消毒,并采集2~3 mL血标本进行细菌培养,菌种鉴定均应用API鉴定系统进行,药敏试验应用M-H琼脂纸片扩散法进行测定。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以spss 18.0软件进行分析,以百分率表示计数资料,并经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特点分析
本组65例患儿中,男39例(60.0%),女26例(40.0%),男女比例差异显著(P<0.05)。感染途径:12例(18.5%)皮肤感染,14例(21.5%)脐部感染,19例(29.2%)呼吸道感染,20例(30.8%)原因不明。临床表现:25例(38.5%0)体温异常,40例(61.5%)少吃、少哭、少动,44例(67.7%)皮肤黄疸。4例(6.2%)咳嗽,8例(12.3%)并发肺炎,4例(6.2%)腹泻,6例(9.2%)挑马牙,7例(10.8%)皮肤硬肿,5例(7.7%)肺出血。实验室检查:26例白细胞(WBC)在20×109/L以上,14例WBC低于5×109/L。38例C反应蛋白(CRP)在8mg/L以上;10例血小板在100×109/L以下;46例血总胆红素在205 μmol/L以上,主要为间接胆红素。
2.2 血培养结果
本组65份标本中共培养出65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球菌所占比例显著高于革兰阴性菌(P<0.05),详见表1。
2.3 细菌耐药性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各类病原菌对于青霉素的耐药性均较高,而对于第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性均较低,对于氨基糖苷以及喹诺酮类较比较敏感,而对于万古霉素的敏感度较高。具体见表2。
3 讨论
新生儿败血症主要是指在新生儿时期,细菌侵入到血循环之中,导致血液之中细菌繁殖,毒素引发全身感染。新生儿败血症是引起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以及死亡的主要原因。新生儿晚发型败血症的临床表现缺乏典型性,症状无特异性,患儿的反应迟钝,常表现为少吃、少哭、少动等,皮肤黄疸等,多病情较为轻微,但会影响临床诊断[3]。对于存在上述非特异性症状者,特别是对于病理性黄疸新生儿,应考虑是否出现败血症。同时应加强血常规的检查,以免发生误诊或者漏诊。患儿的外周血象中,白细胞升高并不明显,部分患儿甚至有降低的倾向,可能是由于细菌毒力以及新生儿全身非特异性以及特异性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所致。此外,患儿的症状表现各异,特异性症状及体征较为缺乏,证明其存在确切感染途径,主要为脐部、皮肤、口腔以及呼吸道感染为主[4]。故在分娩后,应加强对新生儿的皮肤护理以及脐部护理,尤其是在脐带脱落时更应加强部护理,以降低新生儿晚发型败血症的发生率。
近年来,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细菌耐药性有所提高。传统的晚发型败血症病原菌主要是黄色葡萄球菌,近年来,临床研究发现,凝固酶性阴性菌素球菌已发展成为血培养结果的首要病原菌[5]。本研究结果显示,革兰阳性球菌在感染病原菌中占主要地位,显著高于革兰阴性球菌,其中,又以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与相关文献报道相似。其中,表皮葡萄球菌能够附着于表面,从而产生细胞的外粘液特性,经皮肤接触、气管插管以及静脉插管等而发生感染。故在医护工作中,应加强消毒工作,以降低感染率。而革兰阴性菌中,又以大肠埃希氏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为主[4-5]。此外,研究结果还显示,各类病原菌对于青霉素存在高度耐药,可能是由于抗生素大量应用以及不合理应用等因素所致,此外,病原菌对于氨基糖苷类药物(阿米替星)以及喹诺酮类(左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的敏感度较高,可能是由于这两类药物的副作用较大,临床应用较少等因素所致。本组未见对万古霉素产生耐药,而对于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的敏感性较高,而随着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的广泛应用,其耐药性也将逐渐增加。因此,在临床用药中应合理应用抗生素。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刘志伟,唐征,丁艳,等.新生儿早发型与晚发型败血症临床特征[J].临床儿科杂志,2011,29(5):446-449.
[2]龙瑞银,罗锦斌.新生儿晚发型败血症34例临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26):164.
[3]高洁锦,凌雅,王丹,等.早发型与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临床分析[J].浙江实用医学,2010,15(6):450-452.
[4]蒙丹华,韦秋芬.早发型与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及药敏分析[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1,04(9):848-851.
[5]柏进,杨娟,韩雪花,等.新生儿败血症早发型与晚发型病原菌及其药敏分析[J].山东医药,2010,50(17):99-100.
(收稿日期:2014-02-20)